用“爱心、信心、恒心”驾驭班级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李春燕
[导读] 小学班主任探究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是希望借助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将学生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班集体中收获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伙伴,共同为班集体的建设贡献力量。学生在有效的班级管理下,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尽快适应班级生活。基于此,本文章对用“爱心、信心、恒心”驾驭班级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李春燕   惠州市惠东县白花联进小学
【摘要】小学班主任探究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是希望借助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将学生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班集体中收获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伙伴,共同为班集体的建设贡献力量。学生在有效的班级管理下,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尽快适应班级生活。基于此,本文章对用“爱心、信心、恒心”驾驭班级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爱心;信心;恒心;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057-01

        引言
        小学时期是学生接触学校教育的基础时期,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以及班级生活对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涯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所以,作为小学时期的班主任,需要让学生对小学学习以及班级生活产生良好的印象,并对之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憧憬。为此,班主任需要对班级管理工作多做研究,提升班级管理的科学性。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存在感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和小学生自身自制性、自律性、自觉性较低的影响,在实际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角色,而学生则是一个被管理主体。并且,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上分析,其不仅要承担学生的教学任务,更需要对班级的大小事情进行管理,这就导致班主对于班级管理并不能做到全面化。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亲力亲为导致自身的精神和压力变得巨大,在这样的管理背景下,不仅使得学生在班级事物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班级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小学时期学生对于一些新知识和概念的接受能力较差,很多班主任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留出的时间极少,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节省课堂时间,很少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进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较深,不愿意花费时间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在管理过程中只是照搬传统的管理方式,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培养,这对班级管理创新的开展是极其不利的。
        二、用“爱心、信心、恒心”进行班级管理的探究
        (一)“爱心”——注重加强鼓励弱势学生
        班级属于一个集体,而在一个班级集体当中自然而然会存在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精神状况具有差异的现象,即每一个班集体里都会有后进生、中等生以及优等生,而在这其中后进生一般情况下都会成为班级里的弱势群体。想要班级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高效完成,那么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就一定要注重以下两点:其一,要针对后进生付出最为真实的情感。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班主任都要亲近学生,辅助后进生。


而在兴趣方面上,一定要注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且积极的爱好,进而使得后进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只有这样,后进生才能够从心底接受班主任,才有利于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其二,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存在的自己的闪光点,与此同时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的缺点,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及时针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加以鼓励,进而帮助学生构建起前进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在激励的作用下有所提升,进而使得班级管理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二)“信心”——不断体现自身的人格魅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与其他学龄段的学生大不相同,由于小学生在步入小学校园之前,没有接触过相应的小学基础教育,所以,当学生走进小学校园,面对陌生的环境以及同学老师,通常会不自主地对班主任产生一定的信任与依赖,而且还会在无形之中模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所以,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必须要充分体现自身的人格魅力,要知道自身的言行举止随时都会影响学生,想要更好地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与效率,班主任就必须要严格地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不断地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遵守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美好的形象。这样一来,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同时,进一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进而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以及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让学生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并且引导学生清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坚持公平的原则,对每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
        (三)“恒心”——注重学生发展个性教育
        班主任需要将小学生看作独立的人,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个性的不同,处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之下,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让学生通过自身成长能够明白个人和班集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发自内心的喜欢班集体,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在开展个性化教育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学生的理想或者是对事物的看法,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内心所需,根据学生差异化的需求,制定管理策略,进行个性化的教育。班主任需要开展多元化的评价,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对于学生表现较好的地方要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对于学生做得不好的方面,班主任需要用温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一些有特长的学生要持有欣赏的眼光,让学生能够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自信。班主任要做到因材施教,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能,善于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促进整体学生的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想要更好地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技巧与方法。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同时,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必须要遵循相应的管理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保障班级管理的实效性,进而为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肖晶.小学班主任的有效班级管理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15.
[2]窦眇眇.“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分析[J].新智慧,2020(36):41-42.
[3]周海燕.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的思考[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