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孟狄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孟狄
[导读]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无数文化瑰宝,并流传下丰富的传统文化。在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将我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我国高中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两方面入手,增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入。

孟狄   贵州省独山县民族中学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无数文化瑰宝,并流传下丰富的传统文化。在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将我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我国高中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两方面入手,增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入。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049-01

        一个国家的语言是绝对不可以脱离其传统文化的,语文只有渗透了传统文化才有灵魂,即便当今时代语文的教育已经进入了新的改革,但是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依旧存在一些弊端,对于传统文化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本文将简单讨论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中。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加深学生对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高中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中,精神文明已经出现退步之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的脱节不利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许多西方文化也在社会中流行起来。有一段时间,各种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都充斥在人们身边,并且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可以说,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正面临着“文化危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势在必行的任务。高中生是未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高中教育中渗透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加深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助力学生人格发展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其加以有效利用,其将是推动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重要源泉。高中生正值青春期,性格叛逆,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十分必要。传统文化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发展的良好素材,我们看到,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经典文章,其涉及到“仁义”“孝悌”“勤学”“尊师”“爱国”“坚韧”“经时济世”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这些都是学生良好的精神食粮。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学生可以“知书明礼”,陶冶情操,自觉地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高中语文教材里的内容是精心选择和编排而成的,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兼顾了文学作品的质与美,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


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课本中每一篇文章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子,把讲课的重心转移到传统文化观念、文章的文学底蕴以及文化教育上来,从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上探求更深层次的文化视点,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展示每一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文化特质。比如讲到韩愈的《师说》,可以从《师说》中提出的疑问入手,提炼出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学生从师求学的原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司马迁的《鸿门宴》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对各个人物和相关历史事件的介绍,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的内在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二)确定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的结合点
        丰富和传承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中渗透优秀知识,就要使教师认识到课本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明确两者的融合区域。进而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有意识的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做好它的传播。例如,在讲解课文《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就可以提出问题“文章体现了中国哪些传统文化”,然后再课文讲解中穿插答案,最后进行总结,以实现彼此的结合。
        (三)创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实践平台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一直延续至今,正是因为其有着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停留课堂与教材上。教师可以根据每个阶段教材的特点确定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走看看,去发现身边传统文化的遗传,开展如名句感悟、名篇名著介绍、走近文化名人、文化现象评析等活动,甚至可以针对热播的历史剧,去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内容,鼓励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以文字或演讲的形式进行交流总结。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能力,传统文化只有真正地走进生活,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扩展阅读传统经典作品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丰富而深刻的。单纯依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化的魅力,也不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这方面,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经典作品,多思考,并推广他们通常阅读的参考书目,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并以此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外扩展课文内容,让学生延伸阅读传统文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我国需要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精神文明。在中西文化冲突的今天,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意义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入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找到两者的切入点,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止华.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以2018年全国卷三分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62.
[2]曾志辉.立足传统文化  提高语文素养——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24):4-5+2.
[3]何西栋.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58.
[4]毛子月.弘扬历史文化——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J].才智,2017(35):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