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常规 守常促效——例谈小学音乐学科之课堂教学常规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黄燕红
[导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好多年,打造高效教学课堂已经日渐常态化。如何结合小学音乐学科特点,落实常规,打造高效课堂?对此,本文聚焦音乐课堂教学,立足常规习惯养成,获取能够实现的有效方案,以期真正提高课堂效度,从而让学生学有所成。

黄燕红    厦门海沧延奎实验小学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好多年,打造高效教学课堂已经日渐常态化。如何结合小学音乐学科特点,落实常规,打造高效课堂?对此,本文聚焦音乐课堂教学,立足常规习惯养成,获取能够实现的有效方案,以期真正提高课堂效度,从而让学生学有所成。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常规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043-02

        在新课改的大潮之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在从事小学音乐教学二十余年期间,我不断实践和思考,明显感觉到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面临和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特点和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音乐课堂常规、研制音乐学习本、融入音乐导学案,在实践中巧妙运用,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期提高课堂效率。现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日常教学中如何落实课堂常规来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与大家探讨商榷。
        一、深度把脉剖析现状
        通过一线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观察,发现我们音乐课课堂教学现状和教学质量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年来全国对音乐学科质量检测后,发现存在这几种普遍现象: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运用很薄弱;学生对听赏过的音乐记忆不深,没有系统梳理所学音乐知识;学生独唱时音准不到位,更别说能有情感地演唱好歌曲了。
        1.常规不明确,没有良好学习习惯有效参与学习。
        例如:很多时候,音乐欣赏课学生边听音乐边小声讲话或开小差;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或歌唱时没有认真倾听,导致听辨题,只是一味背下本册教材中刚出现的歌曲,如果遇到不熟悉的歌曲就不会判断。书写时不注重美观,应付式的学习,认为音乐课不重要。
        2.基础不扎实,没有理解乐理知识进行系统学习。
        例如:全国质检试卷中的建构题,请学生创编四个小节的24 节奏。首先学生要弄懂24 拍号的含义,其次四个小节是怎样的表示?还有每一个节奏符号的时值是多少?这些知识点,在教材中都是隐藏于歌曲中,如果教师没有系统提炼出来,进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并长期训练书写,那么学生永远都只是像在沙滩上建房子一样,不牢固。假设换一个拍号,或者换一个节奏型,就不会做了。
        3.目标不明确,没有梳理知识要点学会变通学习。
        例如:学唱一首歌曲,按照老师的步骤,听过了,读歌词了,唱谱了,唱歌词了,一节课热热闹闹都在唱。学生能唱下来,但是歌曲是几拍子的?演唱速度是怎样?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和拍号?是什么地方民歌?那一句最具特点?学生下课后并没有真正理解,大部分是按老师的思路按部就班上课。较多时填鸭式,缺少了有目标地变通学习。
        二、对症下药发挥效度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因此,面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我们也应该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探寻有效的对策。下面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讨,落实音乐课堂常规,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几大策略:
        (一)建立教学常规,组织课堂教学。
        有句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如果音乐老师能够在低年级开始,就重视培养学生音乐课堂学习习惯,长期坚持并有效落实,解决学生的理想问题,相信我们的音乐课一定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且还能乐享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课堂常规,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必备能力。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可以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别样的形式、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饶有兴趣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高效、悄然地完成各项练习,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我制定了多种教学常规。
        1.课前常规
        学生课前三分钟准备好音乐书、音乐学习本、学习文具。整齐摆放桌角,平静心情调整状态。要求做到:听到校园课前预备铃声,立即进教室,轻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也可以友好提醒同学轻声回位,做好准备。 请班级音乐学科代表登记同学的课前状态,给予评价表学习本上加分奖励,每次课都要有记录。听到教室里的音乐响起静静地走回座位。如果进入音乐专用教室,必须快、静、齐排好队伍有序走进教室,内心跟随着音乐教室播放的音乐节拍,静静走到座位等待老师上课。可以学小猫轻轻走路的样子,轻轻地走,放松心情。
        2.师生问好
        都说音乐是语言的尽头。抓住音乐学科的特点,用音乐的方式进行师生问好。当听到老师用琴上行刮奏时学生起立,听到下行刮奏时,学生坐下。有了表示起立、坐下的音乐常规与学生进行问好的音乐方式,可以达到增进师生情感的目的,让音乐氛围更加融洽。例:师生的课前《问好歌》。学生通过老师规范科学的演唱声音,参考模仿、互动,在课的一开始就富有特点地引导学习进入音乐课的学习状态。



        1=C 2/4
        1 2  3 4 ︱5— ︱  ⅰ  5  0 ︱ⅰ  5   0︱  5 4  3 2 ︱ 1 —||
        师:同学  们  好!(生):您好       您好         X老  师您  好!
        3.聆听常规
        当听到老师弹奏一段节奏轻快的音乐,拍手安静。当同学讨论后或律动游戏后,只要一听到这段音乐就拍手回原位安静,一切听从音乐的指令进行互动。不管歌唱可还是欣赏课,都要求学生记住老师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聆听,进而提高聆听的效率。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带着问题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4.识谱常规
        识读乐谱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属于表现领域,各学段都有不同的目标,从认识音符、节奏--唱名模唱--随琴视唱--自主识读,从小教会学生食谱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音准节奏习惯,就是教给学生能够打开音乐之门的密码。所以每节课用上趣味的、游戏式的方法进行常规训练,将会有滴水穿石的功效,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如:课前的师生问好;每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计为音乐游戏进行铺垫;“开火车”轮流抽唱;音阶的上下行、变化不同节奏的练唱等等方式。变化不同形式进行识谱教学习惯的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识读乐谱时要注意:反应快,能很快认准音符、音准节奏准确,把握节拍的稳定速度,要聆听自己视唱的声音。当老师在老师示范时,学生要认真聆听并注意观察,学会标注出自己陌生或疑问的地方。小学高年级学生听辨单音练习时要求能够听辨并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听、唱、写、用等好习惯。
        5.歌唱常规
        众所周知,音乐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与美感,唱会歌、会唱歌、唱好歌。演唱时要求科学规范的歌唱发声方法,不能喊唱,力求音色统一、和谐。根据歌曲的演唱情绪、选择适合的速度、运用恰巧的力度、唱出歌曲的内涵。歌唱时姿势正确、注意力集中、音色轻松自如、自信大方、声情并茂。歌唱前我会用小口令提醒学生:肩放平、背挺直、笑起来。结合学校的常规习惯,齐唱时用1级声音,说悄悄话的音量;独唱时用2级声音,洪亮自信的音量;当你没唱时要安静倾听,内心跟着音乐默唱,这是0级音量。
        6.表演常规
        根据小学生不同年级的学情特点,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表演的特性很重要。表演前先提出要求,要求专心安静聆听音乐,配合着音乐的节奏、节拍、情绪、力度进行表演,并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学会当小小老师,能大方的表演还能及时评价表演,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有了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常规,能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更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高效课堂需要合理有趣的教学常规,将好习惯渗透每节课,长期坚持不懈、落到实处,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活而不乱,让学生真正徜徉在美妙的艺术殿堂。
        (二)制订常规表格,务实教学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常能看到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如果要吸引他们注意力,保持学习兴趣,除了有趣的音乐常规指令,还要有一定的评价制度约束提醒他们。所以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制定了学习本。学习本的第一部分,是以学习习惯的常规为主,如下表格:
        表格中的日期记录每一次音乐课表现,加分项目多、扣分项目少,以积极评价鼓励学生为主。从学生的唱、听、演、写等多方面评价。每月统计一次,按分数从高到低按三个等级奖励学生,分别奖励不同的小礼物或者表扬信、小奖状等。当然,这里的分数不是学生随便登记,我以四人一小组选一个小组长,按月轮流当值,相互监督,公平公正,务实常规。
        (三)明确教学目标,发挥常规效度。
        教师设计全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衡量一节高效课堂的标准之一。为了更好地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有效整合。我在开学前先详细反复翻阅教材,合理梳理每一课内容知识点,深思确定每一曲的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再巧妙结合教材课时、学生的年龄和课程性质,制定出音乐学习本的第二部分,作为新学期的导学案,形成有条理有记录的学习线索。如下表格,融入每一课知识目标问题,结合全国质量检测建构题的题型,适量创编节奏,训练书写运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表格里有建构题的书写练习,节奏是结合歌曲《大树妈妈》中出现的节奏型命题的。学生在老师给出的四个小节空白处填写节奏,课堂老师立马讲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每次可都可以训练学生的规范书写。通过这样的长期练习,学生不仅对题型了如指掌,还能理解乐理知识,今后考试就不陌生了,还能运用到今后的音乐学习之中。如:第 3 点,就是根据歌曲中的音乐要素结合质检的题型设计的问题,学生有目标地学习,进行梳理知识的思考。久而久之,还能自己根据新学的内容提炼捕捉到音乐知识点,自己命题考自己。这种事半功倍的效率不就是我们期望的高效课堂吗?
        学生在长期的良好习惯中进行课堂学习,从被动转化为主动,耳濡目染中,已悄然培养了能够自主学习的能力,待到一个学期后,他们已经能够自主地将听课效率迁移运用到各学科中。通过音乐学习本的辅助学习,学生在系统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良好习惯中参与学习、学会学习、变通学习,茁壮成长!
        总之,“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教学智慧。然而教学又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下,我们只有务实课堂,合理制定本学科合理的常规。用心钻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巧用有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有目的、有计划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课堂40分钟高效利用,才能做到“低负高效”。真正发挥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高效性,促进美育教育落地开花,增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炳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的思考.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08):52-55
2.张华.小学音乐教学性的实践与思考.考试:教研版.2012(01):7-9
3.董瑜.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多元评价方式策略的研究(上).儿童音乐.2017(06):32-33
4.胡琳.关注音乐课堂 提高教学有效性.黄冈日报.201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