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腾慧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不仅能顺应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能创新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提升生物课堂的趣味性与生动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逐渐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鉴于此,本文就详细研究了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仅供相关人员进行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071-01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生物学科与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医疗保健等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随处可见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实践时也需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而言: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和掌握高中生生活实际、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借助生活常识熟悉和掌握生物知识,逐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物问题与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1]。以《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这部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冬天,农家常常用挖菜窖的方法贮存蔬菜。在每次取菜时,农民总是先将菜窖口敞开一会儿,过一段时间后才下到窖下取菜,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包扎伤口时,要选择透气的纱布或者创口贴,这又是为什么呢?”等现象,有机融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现象与生物学科知识,在有效、顺利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二、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有着丰富多样的模式,问题情境可对学生的思考起到有效的激发作用。有人认为,生物不是通过教师的教,而是通过学生的想而弄懂的。有了问题,才会诱发积极思维,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索、讨论,找到解决方法,从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改善生物教学枯燥无味的状态,活跃课堂氛围。比如,在《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中,关于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可以提出“子二代中,白眼只出现在雄果蝇中,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学生的回答可能是:(1)白眼雌果蝇不能存活;(2)控制白眼的基因与性染色体有关。学生通过思考排除(1)后,可以针对(2)提出以下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上。学生针对这3种假设再设计实验排除[2]。通过巧设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在对事物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过程中,在对知识应用的整理反思过程中,可以体现出思维的深刻性,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三、创设简笔画情境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运用简笔画的方式不仅可以向学生形象地呈现出生理特征和形态结构,还能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运用简笔画的方式描绘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从而形象直观地讲解各种细胞器的特点以及对应的功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另外,在生物课堂中可以利用简笔画描述生物的变化过程。例如,讲解“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可以采用简笔画配合讲解的形式,这样可以突出细胞中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的动态变化过程,使学生掌握各个阶段的本质特征,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在教学上可以获得极为理想的效果。
四、创设故事情境
教师借助故事确保课堂氛围的活跃度,和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相比,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虽然教师拥有深厚的知识储备,但若单纯地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讲解,势必会让学生觉得无趣。创设故事情境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主要是因为故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学生的思维在情节的起伏变化中不断发生改变,特别是将其与生物知识相结合,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比如,在对“伴性遗传”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借助道尔顿买袜子的故事引出知识点。为什么道尔顿买的袜子和别人眼中看到的不同?为何他与弟弟会看到相同的?这是色盲所致。按照故事内容让大家将这种遗传病的特点推理出来,找出故事中的生物知识,使故事和问题成为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
在现代化教育设施和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新颖的教学形式,传统形式教育产生巨大改变。比如,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强大的交互性及声画结合、文图并茂的形式,使生物教学内容可以利用计算机做出的教学课件,生动形象、灵活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尤其是对于生物课程中无法从书本中清晰看到的生物现象,可以更加逼真地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生物教学课堂上,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模拟出生物教学内容中无法看到、无法看清的生物现象,带领学生亲眼看到某些微小生物体的变化过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延伸出更加强烈的问题意识。例如,在讲解“DNA的复制、表达”时,太过于抽象,学生对其过程很难深入的进行理解,然而如果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过程以更加直观、形象、动态的动画形象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通过动画将在脑中加深对这些过程的记忆和理解。在观看“DNA的复制”过程的多媒体动画时,还应加入相关问题,比如,DNA的复制场所在哪里?过程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呢?有没有可能出错?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进一步增强对动画内容的理解。在受精作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教学内容中,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相关问题,展现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提升对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问题化、简笔画、故事化教学情境,同时借助在创设情境时还要借助多媒体技术,逐渐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科学的思维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增宝,王动勋,葛珊.高中生物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分析[J]. 现代交际,2016(19):196.
[2]郑承印.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风,2020(10):66.
[3]刘渊.情境结合法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应用探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1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