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素质教育 李芳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李芳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调整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的目标理念和内容形式等方面,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发挥整体育人功能,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素质教育
李芳    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通海口小学  433015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调整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的目标理念和内容形式等方面,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发挥整体育人功能,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067-01
       
        引言
        在传统的学科教学活动中,由于长期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特别是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考虑一些具体的问题。可以综合学科教学的内容特点,安排学生接受综合的素质教育。在体验中应用数学,感受数学对于自己成长的价值。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充足的兴趣,在行动上有更强的主动性。
        一、教师要理解数学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即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相对立的。具体到数学教学中,数学素质教育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数学观念、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等,目的是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与数学运用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特别是在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学习认知、学习态度的养成时期,作为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发展,以便他们能够从小就打好数学知识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实践运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素质教育策略
        (一)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实践锻炼,才能够使他们对于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加强他们的理论知识学习之余,也能够很好地促进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提高。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较强求知欲。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处理教材,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身边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我们现在或多或少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主要原因就是课本中的数学情景和学生的生活相距太远,学生理解困难,甚至有的问题是现实生活中所不能找到的,学生怎么会对这样的问题产生兴趣。
        (二)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渗透素质教育
        以往传统的学科教学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更要关注学生个人的成长,以及怎样才能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科教学活动特别是像小学数学这样的主要科目,成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培养的主渠道和主战场,教师需要更好地发挥学科主渠道和主战场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真正做到数学学科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进行整体培育的结合。要求教师通过数学在生活、生产、科技方面的广泛应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行学习的目的教育;通过组织参观访问、主题班队会、请校外辅导员作报告等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插图,翔实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介绍中国近些年来在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学科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因为马虎浮躁而造成的错误,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整,增强他们认真细致、严谨自律的学习精神,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师要非常自然地将这样看似与学科知识和学习无关的内容融入进去,关注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生活品质的培养,让他们从教师精心设置的课堂中,得到综合素质的教育引领。
        (三)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首先,应该让学生牢记基础的课程内容。学生基础是否牢固影响他们之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如果在小学阶段不能形成较好的数学思维,那么在中学阶段学生就不能理解更加有深度的数学知识,这样学生的数学能力就会不进则退。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打牢基础,让学生明白基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每一个数学知识的规律,从而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其次,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的知识,虽然,小学数学基础性比较强,但是其中的一些内容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所以教师在对于这部分的内容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地利用好教材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数学教育的具体策略上,我们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数学的学科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策略的优化创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加强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工作。小学数学教师要真正明确开展素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能够将学生个人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重任结合在一起。要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让他们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掌握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技巧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智杰.浅析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J].学周刊,2016(3).
[2]王晓磊.小学数学的素质教育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