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将小学美术课堂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兰阳芬
[导读] 美术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也是一种艺术文化修养,学生从小学习美术对其日后的艺术思维与创新思维都有极大的启发,然而美术并不是凌驾于生活之上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运用到生活中去。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美术课堂是他们用来学习美术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引领学生将美术课堂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是极其有必要的。

兰阳芬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端中心小学校  644000
【摘要】美术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也是一种艺术文化修养,学生从小学习美术对其日后的艺术思维与创新思维都有极大的启发,然而美术并不是凌驾于生活之上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运用到生活中去。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美术课堂是他们用来学习美术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引领学生将美术课堂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是极其有必要的。
【关键词】浅谈  小学美术课堂 现实生活联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066-01

        引言
        略艺术源于生活,教师要通过美术学科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与艺术创造,能增加学生对美的认识。教师要融入生活化的理念,选择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作品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教师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美术知识与文化、社会生活相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实践,感受到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
        一、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
        在上美术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创设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这样让学生容易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丰富创作的内容。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书上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需要,从而引导学生在创作中画出对生活的情感或者理解,学生不仅可以理解画的内容,还能在教师所创设的结合教学内容的情景氛围中进一步感受。通过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主动感受、身临其境提高对生活的理解,学生的作品一定可以赋予更多情感上的内容,这样的作品是有灵魂的。当课程涉及地方性具体的实践活动课程的时候,我们应挖掘具有本土风情的优质课程,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成长的全面发展。
        二、将自然生活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在日常课程教学过程中离不开生活内容的渗透和辅助,对于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而言更是如此。新课程教学背景下的小学美术课程要求教育过程能够回归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地联系生活进行教学活动。基于此,在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课堂不仅要引入生活中的场景,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走进实际生活,走进自然寻找生活中的美术。例如,在学习《有趣的拓印》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学生走进校园寻找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然后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趣味的导入活动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下面老师将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老师要将自己手中的这片叶子变到一张白纸上去,同学们想要它变成什么颜色呢?有了教师的教学铺垫,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想要绿色的、有的想要黄色的等等。


最后通过拓印的方法,教师为学生制作出了各种颜色的树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手中的树叶跟着老师的步骤尝试自己做一下拓印树叶。在这样的课堂学习活动中不仅可以有效地落实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拉近学生与自然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意识到美术课程不止停留在课本上,生活中的一棵小草、一片树叶等等都可以成为美术的作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课程学习观念。
        三、丰富生活要素,趣化教学过程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画出富有个性的作品。教师要融入生活见闻、人文景观等内容,及时帮助学生补充知识,将信息素材等融入美术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能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会勾画出自己的美术作品,教师要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点与自己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实现对教材深度的理解。教师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选择趣味的内容,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既要为学生留有自学的空间,鼓励他们的独立思考、大胆发现,也要组织学生共学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以灵活多样的方法学习美术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将不同兴趣、不同学法、不同个性的学生异质分组,让他们的多种个性得到展示,不同潜能得到发掘,从而能使美术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从创作的视角、美学知识的应用等方面加以说明,让其他学生也能感知作品的美。小组成员之间彼此合作、共同设计,能促进他们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四、课堂延伸活动生活化
        教师应该鼓励孩子热爱自己的生活,打造自己喜欢的生活。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去装饰自己的房间、书桌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逐步引导孩子们去认识自己的生活、该怎样改善自己的生活、怎样装扮自己的小空间等,把实践活动变成一种游戏体验,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这种美术课外延伸活动的乐趣,得到变美后的喜悦。通过让学生自己身临其境地体验,从而得到更多丰富的感受,让他们感觉忍不住想要去改变的状态之中。对学生来讲,可以释放自己的天性,获得更多生活的理解。对老师来说,我们也可以创新课程,让生活化教学不断延伸、提高。
        结束语
        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和完善,在实际课堂教学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美术学科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课程学习的意义。基于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化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借助生活化的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美、表现生活美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把课堂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将美术进一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满松艳.生活即教育——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导学,2020(26):76-77.
[2]魏晶.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2020(26):86.
[3]陈超.生活化教学与小学美术的有效融合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05):16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