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1期   作者:刘玲
[导读] 有效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它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有效教学以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及其全面发展为基础,既注重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又重视学生知识素养的提高。

刘玲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四川  成都  611100
【摘要】有效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它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有效教学以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及其全面发展为基础,既注重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又重视学生知识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27-01

        一.有效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中,引起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
        对于有效教学的界定,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有关有效教学的见解。国内主要有两种常见方式:一是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来界定有效教学。这类定义有: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二是从学生有效学习与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规定教学的有效性,这类定义把教学有效性规定为以下三个方面:①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②激励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③提供和创造适宜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形成有效学习的实质和核心。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数学课堂,只有深入数学课堂,对数学课堂进行观察、研究和实践,才能真实反映数学教学过程,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在有效学习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准备性、计划性差;学习兴趣低;自控能力差;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反思意识淡薄、知识结构散乱等。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对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进行探究。
        1.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提供一种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让学生们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以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创设温故而知新的问题情境或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并提出问题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归纳、总结,得出概念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2.合理使用学案
        上新课前一天,教师把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上课时,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确定学生学习的难点,提醒教师找准突破口,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达到解决学生的问题的目的。一段时间后,教师不再发学案,让学生依据原来的预习模式进行预习,从而培养学生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有效的反思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深刻、更加系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学会反思,让反思成为学生发展的一种基本技能。
        (1)督促学生每节新课后进行反思。学生对所学新课进行总结,写出重点、难点,所用的数学思想或数学方法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并让学生做好记录。
        (2)监督学生在完成作业或做完试卷后进行反思。解题思路是什么,用到了哪几种数学思想方法,在哪出错,为什么出错,有哪几种解决方法等。
        (3)针对典型问题进行反思。当遇到典型问题时,学生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步骤进行总结,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4)监督学生在学完一章、或一个模块后进行反思。总结各知识点间的联系、题型、数学思想方法、没有弄懂的问题。
        4.让学生坚持完善错题集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平时在作业、试卷上出现的错题、难题、易混淆的题目和典型的题目整理到错题集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把学生经常出错、易混淆的题目进行收集,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处理。对于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或知识点,将其编制成习题集或试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以便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从而落实教学目的。
        5.培养学生学习的有效意识
        数学教学效果的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的教学效果,表现在学生的数学成绩上;另一种是隐性的教学效果,表现在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效率意识息息相关。效率意识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效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督促学生充分利用学习的最佳时间——课堂。只有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情况下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二是效益意识。教师既要培养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又要培养学生科学运用时间的习惯。
        6.让学生学会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及时复习策略。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人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数量是先多后少。因此,在学习结束后,复习的最佳时机是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段时间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特别是对于数学公式、定理、定义、性质等要在学习的当天进行复习。
        (2)组织策略。在学完一个知识模块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列出知识结构图。通过对知识结构的整理,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清楚的理解,增强了对信息的分类组织能力,提高了记忆能力。
        (3)复述策略。学习完一个概念后,合上书本,让学生尝试复述,如果有想不起的内容,重复阅读,再尝试复述。如此循环,直到能够复述为止。在学生尝试复述的时候,要求学生采用有意义记忆,比如联想、类比、口诀等记忆技巧。
        有效的教学方法落实到数学教学中,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去思考、去探索,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
[2]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9-30.
[3]王祥.学案导学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5(1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