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承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康仕洪
[导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优良传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爱国情怀和传统文化、祖国壮丽景观的内容,这些都能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切入点,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出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获得知识提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教学展开论述,提出了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有关策略。

康仕洪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岩腊乡九年制学校  贵州  安顺  561014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优良传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爱国情怀和传统文化、祖国壮丽景观的内容,这些都能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切入点,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出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获得知识提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教学展开论述,提出了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有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爱国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39-01

        引言:小学时期对于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奠基环节,也可以说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影响学生一生的教育。爱国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关键,语文学科时期最重要的渗透平台,爱国教育要从小抓起,通过教材内容的挖掘与研究以及课内外活动的组织来传播爱国主义情怀,渗透爱国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情感及志向,这也将会让学生的一生受益匪浅。教师要明确爱国教育的重要性,掌握爱国教育的渗透方法与策略,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渗透爱国教育,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一、挖掘教材中爱国情怀元素,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在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关于爱国情怀教育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这些教材内容或让学生感受到“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红色精神,或让学生看到祖国的强大和美好,抑或爱国人士精忠报国的情怀与志向,这些内容都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而教师便需要将这些元素挖掘出来,通过灵活的引导方式以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展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体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便以爱国情怀贯穿整个单元教学,而在教学《开国大典》时,教师便可以通过网络寻找有关的影像素材,或国庆阅兵时的壮观场面,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下其场面之壮观,让爱国之情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升国旗奏国歌时学生也不由得严肃起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的方式不仅能够将教材内容原原本本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更多的也是创设爱国情怀的教学氛围,通过氛围来影响学生的思想与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让爱国的种子在心中深深扎根。
        二、深入研究课文,激发学生的报国之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是学习课文内容的必要内容,也可以说了解作者的思想与情怀便能对整篇文章有了基本的了解,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重点鉴赏,从重点语句的鉴赏将学生的情感代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中,引发学生与作者之间爱国情怀的共鸣,进一步深化爱国情怀教育,激发学生的报国之心。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为人民服务》和《金色的鱼钩》两篇课文都具有明显的爱国色彩,也都值得学生深入研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为人民服务》时,可以针对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和引典内容进行研究。


文中将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与“为人民服务”联系到一起,喻示着为人民服务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为人民利益而死便是“死得其所”,而这一精神也是值得学习和敬畏的。针对这一内容的深入研究,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所在,也通过党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中了解到我们是一个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了解到党对于人民、国家对于人民的关怀和为了国富民强的努力奋斗,让学生产生爱国之情的同时激发报国之心。
        而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这篇课文的题目便足以让学生深入课文进行品读,体会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篇课文内容较长、故事较为简单,意义却十分深远,讲述的是炊事班班长为同志们钓鱼的故事,钓鱼作为贯彻始终的一条线,而文末“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再结合原文故事的理解不难理解出:闪烁金色光芒的并不是鱼钩,而是老班长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让布满红锈的鱼钩熠熠生辉。在带领学生解读课文之后,教师还可以向《为人民服务》进行联系,让学生了解到老班长、同志们都是为“为人民服务”而努力的,老班长死了,而他的死重于泰山,能够让鱼钩闪烁金光,他的精神值得后世铭记和学习。
        三、利用本土资源,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这些课文内容为学生们介绍了祖国形形色色的壮丽情景和更富多彩的人文文化,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激发对祖国的热爱。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在教学中寻找合理的契机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也将课文教学向学生生活进行延伸。
        对于习作教学来说,家乡体裁的写作也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家乡的美丽,观察身边的美,而家与国是密切相关的,家乡便是祖国的一角,家乡中的一条小路、一条小溪、一座山都是祖国之美的表现。教师可以就家乡为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描写一下家乡的事物,抒发对于家乡的热爱,题目可以自拟,内容也没有过多限制,可以描写家乡的小河、家乡的田野,也可以描写春游家乡、漫步原野等。还可以让学生以想象为主导写一篇想象类的作文,如《桂林山水一日游》、《参观天安门》等,想象一下自己去游览祖国的各个名胜景区,通过教材或网络收集有关素材展开写作,感叹祖国的风光。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进行体验,体验家乡的风俗文化,在教学《习作:家乡的风俗》时便可以顺势开展习作引导,让学生描写一下家乡的风俗文化和节日文化,从中感受中国自古以来流传至今的风俗文化之美,进一步激发对祖国河山、祖国文化的热爱[2]。
        结束语: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这对于树立正确三观以及学习信心、积极性来说也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需要将爱国主义情怀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成为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树立文化自信心,从而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参考文献:
[1]饶晓露.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18:295-295.
[2]赵阿兰.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爱国情怀的渗透[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7
[3]王建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J].甘肃教育,2018:1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