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金碧泉
[导读]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但是音乐活动的内容都是抽象的,幼儿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怎样在音乐和幼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孩子走进音乐天地呢?答案是游戏,通过游戏化的手段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做到“在玩中学”,能有效提升幼儿音乐素养。但是当前游戏化音乐活动在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就此现象展开分析和讨论,挖掘游戏化音乐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得出有效实施游戏化音乐活动的策略

金碧泉    永嘉县枫林镇中心幼儿园  325100
【摘要】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但是音乐活动的内容都是抽象的,幼儿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怎样在音乐和幼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孩子走进音乐天地呢?答案是游戏,通过游戏化的手段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做到“在玩中学”,能有效提升幼儿音乐素养。但是当前游戏化音乐活动在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就此现象展开分析和讨论,挖掘游戏化音乐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得出有效实施游戏化音乐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085-02

        《指南》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喜欢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通过游戏化的手段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做到“在玩中学”,能有效提升幼儿音乐素养。那什么是游戏化音乐活动呢?陈正楠认为:“游戏化音乐活动不是简单的游戏堆砌,而是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幼儿感知体验音乐,让幼儿主动学习,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当今,游戏化音乐活动被越来越多教师所熟知并应用于日常教学中,但当前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活动的实施存在诸多问题,这一现象引发了笔者对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活动现状的研究以及对优化游戏化音乐活动策略的探讨。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功利化,过分强调音乐活动的教育作用
        在带班和外出观摩学习期间,笔者了解到很多幼儿园教师明白音乐活动是实现德育和智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过分强调音乐的教育作用。例如:在音乐活动《五只猴子》中,教师总是不停告诉幼儿:“不能学小猴随处乱蹦乱跳,否则就要像小猴子那样受伤”,偏离了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简单的教育而设定。还有的教师想要突出音乐活动的教育意义,在歌词中寻找其可教育的思想性。音乐的本身有多种魅力:优美的旋律、生动的形象、大胆的想象等等,这种偏功利化的教育观念,会让孩子失去更多美的感受与体验,忽视音乐活动的艺术性。
        (二)概念不清,幼儿“被游戏”
        在观摩中笔者发现部分活动存在幼儿“被游戏”现象,即为了游戏而游戏。教师设计的游戏不是从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出发,因此活动中虽然有游戏的影子但不能激发幼儿学习探究的兴趣,出现幼儿“被游戏”现象,无法发挥幼儿自主性。还有的游戏活动开展的热火朝天,幼儿参与的也很快乐,但幼儿只体验到游戏带来的乐趣,他们对音乐美的感受却没有提升,教师对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设计只考虑到幼儿愉悦的问题。
        (三)教育内容无趣化、超龄
        一方面,教师对幼儿实际音乐感知水平了解不深入,以及对音乐活动内容分析不够透彻,导致教育内容无趣没有美感。例如:有些歌曲旋律不上口,结构不够工整,歌词内容也平淡无趣,很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如果音乐内容缺乏趣味或脱离幼儿生活,那幼儿的音乐感知从何而来?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必要性
        它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表现教育教学的需求,帮助孩子具体生动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让孩子在游戏中激发和掌握音乐,渗透到德育和美育中。
        (一)能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在音乐游戏中,孩子们可以通过音乐的流动、旋律的高度和深度、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异同来体验音乐的情感、体裁、形式、风格和体裁,体验情感的变化和发展,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通过游戏进行训练,用乐器或身体来表达和创造音乐。儿童音乐创作能力是基于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力的升华。通过各种音乐游戏,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帮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音乐。
        (二)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在音乐游戏中,通过声音训练,通过舞蹈和节奏进行动作和脚的协调,孩子们可以锻炼声带和声音的肺活量和灵活性,通过舞蹈和节奏进行手足协调,通过打击乐器等基本身体素质训练手乐器,提高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以及儿童听音乐、听音乐的能力提高。鼓励你们这些孩子,不同类型的声音和情感中的声音,有助于孩子培养注意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优化游戏化音乐活动的策略
        (一)内容的适宜性、游戏性
        1.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
        《纲要》中反复强调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因此材料要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生活,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也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家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箱子的托拉声是幼儿最为熟悉的声音,幼儿会忍不住去模仿、探究这些声音的特点。如果教师利用这些声音让幼儿来一场厨房的音乐会,应该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活动内容要符合幼儿年龄段特点
        选择活动内容要适宜幼儿的年龄段特点。如:小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但能在教师的提醒下辨认音乐中的速度变化和情绪。因此小班适合中速、节奏鲜明、强弱与快慢清晰的音乐。中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以及理解能力在不断增强,开始能辨别声音力度、速度、节拍的变化,能分辨乐段与乐句,在动作的表现上也渐渐生动、多样。所以中班可以选择情感和旋律更丰富的音乐作品如《大花轿》、《挪威舞曲》等。
        3.活动内容要具有游戏性
        活动内容选材要有游戏性。如:常见的传统游戏歌曲《猜谜歌》、《翻绳花歌》等。再如音乐欣赏活动《蚊子与大象》,幼儿在欣赏蚊子与大象的趣味互动时能自然的代入角色,乐在其中,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如果题材本身缺乏趣味性,教师可以对材料进行修改和补充。例如《小乌龟》原曲只有“小小乌龟爬山坡嘿嘿哟,嘿嘿哟。带着面包和糖果,嘿嘿哟,嘿嘿哟。”为了增加歌曲的游戏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师为歌曲添加了后半部分:“遇见谁?遇见谁?叽里咕噜滚下来。”
        (二)组织形式多样性与融合性
        1.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增加活动多样性、灵活性
        音乐活动的教学形式有:歌唱、律动、声势、舞蹈、图谱等等。普通的音乐活动教学只涉及到其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单一,缺乏灵动性。要想音乐活动变得灵动多样,我们可以在一个音乐活动中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小班音乐活动《吹泡泡》,可以用吹泡泡的游戏导入,唤醒幼儿已有经验和探究兴趣,再利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和结构,最后结合律动,调动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
        2.多领域相融合,调动幼儿多感官学习
        现今单一领域的学习已经无法满足幼儿个性化的成长需求,在活动中渗透融合多领域的教学是必然趋势。如音乐活动《小牛》,此作品故事性强,教师可以将其编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让幼儿先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再唱一唱,熟悉旋律,最后角色扮演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这里的多领域融合调动了幼儿多种感官,让幼儿在听一听,说一说,唱一唱,跳一跳中提升音乐素养。
        (三)提高教师音乐核心素养
        一堂优秀的音乐活动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指导。因此,要想优化游戏化音乐活动,必须提高教师的音乐核心素养。提升教师的音乐素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升教师音乐文化涵养
        教师音乐文化涵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音乐素养的强弱。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个桶。因此教师应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
        2.提升教师分析鉴赏音乐的能力
        教师的分析鉴赏能力能帮助教师发现音乐作品的教育价值,并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让作品中潜在的教育价值得到真实发展。
        3.提升教师表现音乐的能力
        多于幼儿来说,教师的音乐表现能力越强,他们感受到的音乐情感就越明显, 对音乐的理解就更直接,这样他们受到的音乐熏陶就更完善,获得的音乐教育价值观念就更完美。
        (四)创设音乐环境,提升幼儿音乐素养
        幼儿音乐素养的强弱直接影响音乐活动开展的效果。但是幼儿音乐素养的提高光靠一堂堂音乐活动是不够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如创设音乐区,提供音乐磁带让幼儿自主聆听,平时带领幼儿多唱唱歌,在午睡时播放柔和的音乐等,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敏感度。再比如创设小舞台,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服装和各种打击乐器,让幼儿在实践中提升对音乐的表达能力等。
        四、结语
        总之,针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游戏化音乐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最好选择之一。这完全符合了音乐教育、教学从审美体验和感受出发的认识,注重幼儿对音乐的体验,实现“在玩中学”让幼儿更好的理解音乐、学习音乐。当然,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游戏化的概念和作用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形式时要考虑作品特点和幼儿实际水平。否则的话,游戏化便失去了它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失去了它的功能以及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楠.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提升幼儿园师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策略[M].当代音乐,2017.10
[2]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发展与研究[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22-323
[3]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陈正楠.幼儿园中班游戏化音乐活动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5]张岚.幼儿园亲子音乐游戏活动指导[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院,2018:124-126
[6]林媛媛.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的成果与走向--第八届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侧记[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