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质疑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 赵东辉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赵东辉
[导读] 我们从中学生角度来讲,对他们的质疑认知意识予以培育,有益于其构成优良的创新思维与思想,能够让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自主观察并对事物进行努力探究,所以,教育领域课改必须增强对学生质疑意识予以培育的施行力度。中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候,形成优良的质疑意识有益于自身综合性素养方面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目前教改背景下,对自身的导引作用予以充分发挥,展开适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赵东辉   哈尔滨市呼兰区利民第二中学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500
【摘要】我们从中学生角度来讲,对他们的质疑认知意识予以培育,有益于其构成优良的创新思维与思想,能够让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自主观察并对事物进行努力探究,所以,教育领域课改必须增强对学生质疑意识予以培育的施行力度。中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候,形成优良的质疑意识有益于自身综合性素养方面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目前教改背景下,对自身的导引作用予以充分发挥,展开适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质疑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080-01

        对初中学生质疑方面的认知意识予以培育,符合教育领域素质教学的需求,能够在对中学生参与性予以调动同时,为中学生自身个性的散发指明方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把实践探究与理论分析结合,重视对语文教学方式、教学观念的创新与分析,环绕初中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及兴趣爱好,具有针对性质的,对学生的质疑意识予以培养,保障其能对教师所提问题展开判别与分析,并能够使其结合已具有的语文知识提出相应的疑问。
        一、质疑意识在初中语文实教中匮乏原因
        (一)传统语文教学观念影响
        素质教育持续施行以来,明确规定教师要遵照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让学生们在愉悦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获取内容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培育学生问题思维意识的重要渠道。但是从现今初中阶段语文科目教育方式来讲,极大部分教师不能做到与时代同步,还是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造成初中学生形成了一种逻辑思维定式,认为课堂学习就是老师讲述、学生在听讲,这是造成学生问题逻辑思维意识低的因素之一。
        (二)传统教学方式影响
        受到教育领域新课改的影响,传统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目前教育发展的需求,所以相关教育领域工作人员,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这样才有益于对学生的问题逻辑认知意识予以培养。但是现今初中语文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教师还是依旧沿用着老师先讲、学生后学的教育方式,老师总是太过担心中学生自身分析方面能力不够,于是把问题结果先告诉学生们,然后再让学生自发性对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失去了自发对问题展开思考,与提问的机会。例如,在对《散步》一课进行学习的时候,老师直接向学生讲述了此课文的中心知识内容点,这些并不是由学生自身逐步分析与质疑后获得的结果,自然而然也不能够达成,使学生把此文知识内容内化的目的[1]。
        二、初中语文实教中对学生质疑意识展开培养的策略
        (一)问题教学情境有效创设
        教师想要对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予以培育,首先必须要对他们的问题意识予以激发,那么,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是十分有效的方法,语文教师要导引中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激励他们踊跃发言,对问题主动提出,通过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环节,让中学生把问题了解透彻,明晰其中蕴含的因由。


所以,在初中阶段语文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知识内容,为中学生创设有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们能够自发性对语文知识展开学习,以此使他们自身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带动学生对《月亮上的足迹》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中学生从其自身观点意识出发,对文章主体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这个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先导引学生阅读此课文,先让他们对课文中简单的疑惑进行解决,然后,教师与学生再分析与交流疑难性的问题,带动中学生从不同方面对问题展开思考,通过语文教师的有效导引,辅助中学生对课文中的主体知识核心进行领会,与此同时,也使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提升[2]。
        (二)质疑方式有效指导
        在初中阶段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使中学生能够自发性的,进行学习才是最为关键性的一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据着主体性的文职,而教师对学生来说,仅是起到指引与辅导方面的作用。中学生需要把自身质疑方面的能力,进行持续提升,对于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清晰明确的了解,是提升其自身综合性实力的主要方式之一。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导引学生对存有疑问的内容知识进行质疑,自发性对问题展开思考,并勇于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可以预先在课堂预先学习过程中,设置一定数量的问题思考题目,在语文课堂中,依据中学生实际学情及时提出问题,也可以在课程完成后,向学生提出相关的思考性题目,给中学生们一个持续思考及进步的环节。中学生质疑方面的能力的提升,可以从他们的学习成果中获得显著化的结果,这是学习实效性极大提升的结果。中学生质疑方面能力的提升,最为显而易见的就是和教师上课过程中。比如教师带动学生对《春》这篇课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先在课程进行前,让中学生自发性对课文内容展开预习,在其预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他们先把自身遇到的一些难题先进行归纳记录,随后在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针对自己存在的一些难题,教师没有提到的,带动他们自发的向老师提问,教师在课堂上依据学生们对问题的回答,再导引他们展开思考。然后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后,对知识核心点展开梳理[3]。
        (三)导引学生质疑思维意识
        在传统教学方式里,教师一直是依照纲领开展教学工作的角色,简单的把教材中的内容知识向学生复述,在这过程中,属于教师自身的思想也比较少,这些对于学生质疑思维意识的养成,是有着极大的阻碍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种教学方式运用次数多了的话,以后会形成定向习惯。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自身先对质疑思维意识的教学方式予以形成,该教学方式的形成,也能够使教师在课堂实际教学中,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质疑思维意识的形成造成影响。教师在组合质疑思维意识教学方式时候,持续对自身质疑教学模式展开完善与健全,并以自身为切入点,使学生对教材中知识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帮助学生形成质疑思维意识,以此取得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局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惟有产生一定程度的质疑思维意识,才能够使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对问题予以提出,就此,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育方式,重视对于学生质疑意识思想方面的激发与导引,了解学生实际学情,以展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位置为核心点,持续对自身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予以完善,辅助学生形成质疑思维意识,使他们能够自发性的在主动实践与自主学习中,对初中语文知识内容学习的精髓与技巧予以充分掌握。
参考文献:
[1]于宪波.初中语文教学中质疑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1(07):100-101.
[2]王学武.初中语文教学中质疑意识的培养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0(45):35.
[3]范利利.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意识的理性分析[J].新智慧,2020(01):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