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策略 韩建国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韩建国
[导读] 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这对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锻炼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思维的养成,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韩建国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源潭镇双峰中心小学  246300
【摘要】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这对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锻炼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思维的养成,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109-01

        引言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是由众多部分组成的,应用题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应用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是新时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方法。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其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知识,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本质上出发,做到以人为本。
        一、教师要先追求质量,再追求速度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先认识倒数,例如3/8×8/3,5/9×9/5等,大家能够发现,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了位置,分子和分子、分母和分母之间相乘,得出的结果是分子和分母乘积相同,两者相除所得结果为1,再组织学生互相玩数字游戏,一位学生说出一个分数,另一位学生回答出该分数的倒数。学生充分熟悉倒数的概念、特点对开展分数除法教学非常有必要。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进行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比如“小明2/3小时走了2千米,小红5/12小时走了5/6千米,请问谁走得更快一些?”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要在单位路程、时间内算出单位速度,才能做出比较。先算小明的速度,可以画出小明行走的路线刻度图,先求1/3小时走的千米数,用算术式表示就是:2×1/2;再求3个1/3小时走的千米数,是:2×1/2×3=3千米。以此类推,小红平均每小时走6/5×12/5=2千米,小明走得更快一些。在这里就用到了倒数概念,故而认真落实教材内容的每一步教学是非常合理的教学步骤,试想如果省略了倒数教学,那对这个题目的解题教学过程就会有些困难。应用题目的设置考核的是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需要配合多样的教学方法,重视每一个教学步骤落实到位。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严格意义上分析,开放性应用题的讲解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每一个层次的认知发展特点加以分析,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其中小学数学教师为锻炼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应用题的测试,对开放性应用题加以分析,在思考与解答中不断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以及解题能力。


虽然最终的答案只有一个,但是可以引用的解题方案却并非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这是拓展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关键所在。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自由且独立的空间,学生可以自己编题目,让其他同学进行解答。在编题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知识加以理解,把握其概念性内容,懂得利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认识问题,还可以将实际性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三、在课时安排上增加应用题教学时长和内容,丰富应用题教学板块
        把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重点教学。同时,在落实具体教学活动时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就题目有很多可以讨论的细节,是活跃课堂氛围的法宝,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动力来源。比如教师根据教材所学内容,从网络上挑选出一些优质应用题,利用多媒体技术随机播放,鼓励学生积极抢答,选出获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在激烈竞争的环境氛围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大脑思维,确保学生持续处于高度活跃状态,简言之就是脑子转得快。教师抓住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的最佳时期,给学生讲解更多新的应用题知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营造学习情境,合理布置作业
        首先,在布置作业上,教师应坚持“适中”原则,既不留过多的作业,也不留过少的作业。在保证作业难度的同时,帮助学生深入应用题学习。其次,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考应用题。通过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讲述一些数学生活知识,不断牵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看待数学问题,从而在增进学生生活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能够从文字中捕捉更多的数学知识信息。
        五、拓展解题空间
        从属性上分析,应用题的存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主解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还需要从不同的层面出发,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每一位数学教师要清楚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放到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与创新探索上,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增强其主观能动性。必要的时候,数学教师还可以单独开展应用题解题策略训练活动,在教学中做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于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解题敏感度。
        结束语
        总之,为了使学生发展自身的数学素质,提高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应用题教学。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地位,从而从根本上为学生理解应用题拓宽路径。
参考文献
[1]陈幼琼.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8):77-78.
[2]李瑞芳.小学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9(09):141.
[3]薛晓丽.刍议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J].教书育人,2019(25):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