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创新模式下小学音乐高效教学的创设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杨志
[导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唱歌,还要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在传统教学中,枯燥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对音乐学习打了退堂鼓,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随着创新教学的开展,教师要灵活运用创新关系,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主动意识下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主动探索,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实现创新模式下的高效教学。

杨志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西洒镇中心学校凹塘寨小学  663500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唱歌,还要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在传统教学中,枯燥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对音乐学习打了退堂鼓,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随着创新教学的开展,教师要灵活运用创新关系,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主动意识下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主动探索,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实现创新模式下的高效教学。
【关键词】刍议 创新模式下 小学音乐 高效教学 创设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108-01

        引言
        小学音乐作为基础美育的一部分,主要旨在通过音乐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感受鉴赏音乐,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体会音乐的乐趣,从而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现代教育往往忽视了音乐的正向功能,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还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创新探索,课堂氛围也很平淡,导致学生对这门科目产生不了兴趣,抱着一种敷衍的态度上课,很显然不会有出色的教学效果。也使得学生对科目产生不正确的认识,认为音乐课就是“听音乐”。为了纠正错误观念,教师要从根源上重视起来,改善课堂氛围,重视孩子的情感体验,做好充分备课准备,借助新颖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质量。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需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利用有趣的导入内容让学生快速集中精力,在认真的状态下学习音乐知识,进行音乐欣赏,在艺术熏陶下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在设计音乐导入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结合所学音乐知识来选择导入方式,可以利用音乐创作的背景进行导入,向学生介绍音乐创作时发生的故事、音乐包含的情感等内容,在丰富的导入内容下,学生学得津津有味,他们会主动进行音乐知识的探索,推动教学的高效进行;教师还可以利用有音乐特长学生的表演进行导入,让他们把教材中的乐谱唱出来,使其他学生羡慕、敬佩的同时,产生学习唱乐谱的兴趣,主动投入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中。导入方式和导入内容多种多样,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要保证导入的趣味性,使导入环节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吸引作用和引导作用,学生在导入内容的引导下体会到音乐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在主动学习中促进音乐教学的高效进行。
        二、利用丰富素材提高音乐表现
        为了丰富课堂中的教学资源,笔者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常常利用课堂中的数字教学设备,通过其丰富而立体的表现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立体的观感体验,深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花之圆舞曲》一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利用班级中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段与音乐内容相关的视频媒体。


在视频中学生除了能够欣赏到本课学习的音乐外,还能够通过其中花仙子跳着欢快舞蹈的视频画面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内容中所传递出的欢快的情绪。视频媒体的应用丰富了以往书面化与单一性较强的音乐表现手法,这使得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产生了更加直观的认知,并且使其在视频素材中对音乐教学内容产生了更深入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想象学习,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小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想象力进行探索,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获得深刻的体会。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获得更深刻的感受,让他们学会欣赏音乐作品,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想象中感受音乐作品丰富的内容,以及表达的丰富情感、情绪。在想象过程中,学生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面,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中走出来,在想象中发挥思维的主动性和活跃性,深入体会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想象,学生体会到了音乐作品的美好,他们能认真聆听,深刻感受,结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行学唱,能很好地把音乐中的情绪用优美的声音表现出来。在想象环节,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要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大胆想象,在想象中受到音乐的熏陶,促进音乐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例如,在教学《西风的话》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先聆听音乐,然后结合旋律进行想象,说说聆听歌曲的感受,结合内容想象西风都说了哪些话。在想象环节,学生结合音乐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学生想象西风在说:“秋天到了,大家出来欣赏美景吧。”“天气真好,大家出来运动吧。”“丰收的季节真美啊!”借助想象活动,学生从歌曲中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并能够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创新小组合作机制
        合唱是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演唱教学方式,通过组织小学学生开展合唱活动既能够通过整合学生个体的方式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演唱环节的效率,又能够利用集体演唱的形式一定程度上消弭学生个人演唱时的心理消极情绪,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演唱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合唱环节的有效性,教师还应针对以往合唱中存在的问题适当地做出调整,通过创新小组合作机制的方式实现合唱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在小组合作机制下开展合唱活动,教师往往能够在个体数量相对较少的合唱过程中最快速地发现学生演唱过程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真正地发展音乐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背景下好的音乐教学课堂可以从营造氛围开始。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尝试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借助游戏打造兴趣盎然的课堂,在创新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断增强,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随着掌握音乐知识的不断增加,他们的学习能力也逐步提高,通过主动学习推动了小学音乐教学的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冯文娟.创新观念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思考[J].学周刊,2020(31):161-162.
[2]唐瑶.小学音乐的教学创新探析[J].江西教育,2020(27):82.
[3]张萍.创新教学方法构建高效小学音乐课堂[J].科幻画报,2020(09):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