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学的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阳素平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语文学科知识,还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其中生命教学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思想意识。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语文教学中对于生命教学的相关问题,然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阳素平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东方红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语文学科知识,还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其中生命教学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思想意识。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语文教学中对于生命教学的相关问题,然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命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099-01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生命教育不足且不专业
        小学语文教师是生命教学渗透的主要实施者。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实行生命教学时专业水平不高。首先,在平时对于教材的讲解和课后的练习当中,大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部分教师认为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教授的,与语文课无关,多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开展较少。同时,多数教师对于生命教学的理解不足,只停留在树立学生珍爱生命意识或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上,而没有对生命教学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
        (二)教育形式单一
        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生命教育通常只局限在教材和课后练习的阅读教学上,通过对文章的讲解引发学生对于生命的思考。这种教育模式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负责在下面听,师生之间缺少互动,课堂上一片安静,学生对生命教育提不起兴趣。
        (三)缺乏针对性
        小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会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年龄等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目前多数教师的生命教育只是提高学生的意识水平,但是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通常无法理解关于生命内涵等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学的渗透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考虑到我国优秀的文化资源和其中蕴含丰富的生命亮点,我们可以采用人物主题阅读方式。可以利用屈原、司马迁、海伦•凯勒等的经典文章。这些人物及其作品或是品格高洁,或是尽忠职守,或是胸怀大志,或是明静致远。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国殇》,其高洁的品格和舍身为国的精神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亮色。从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他“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中华民族千百年不变的坚毅和刚强。司马迁的《史记》、《报任安书》可以勉励学生明白“死之易,生之难”的典范,也是司马迁在经历宫刑屈辱后支撑他的精神动力。学生从中能明白生命之重,能够在困境之中重生才是伟大的。海伦•凯勒在其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展现了一个不屈的生命。这些历史生不朽的人物以他们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实现生命的永恒。



        (二)在写作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写作是的主要作用在于能把生活学习过程中的生命体验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它能很好的展现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绽放自己生命的教学方式。纵观我国当前的作文教学和考试作文题目。作文教学被弱化,不设置专门作文课。教师不会教作文,作文写作方式与内容往往一语带过。学生不会写作文,作文内容存在 “假、大、空”的现象。作文题目趋于教条化。改变作文命题方式及作文教学的现状成为生命教育实施的关键。目前,作文命题方式有所改变,大多以启发性的故事为材料,采用自主命题的方式,这大大地加宽了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三)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
        口语交际是常被忽视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在明确口语交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找准每次学联的重点、难点,合理选择训练方法,安排训练步骤。例如三分钟演讲,编演课本剧等小活动。课前三分钟能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一段时间,是充分展示学生对于有关生命主题内容的感悟能力的一段时间,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段时间。编演课本剧,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种利用课文,找寻到训练契机的方式。其把握了课文生命关注点和训练口语的双重目标,但是这种形式会占用大部分课程时间。除了编演课本外,结合文本内容的“说”和“议”也比较实际和高效。例如,在学习《童趣》一文是,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以“我的童年是......”或者“我的童年是.....我的青年是......我的老年是......”为题进行口语训练。通过文本的内容启发学生对生活美好的想象与向往。在读朱自清的《春》所描绘的春花、春草、春风、春雨四幅图时,以春花图为例,剩下的进行口语训练。既能加强技能,又能结合自身的体验感受自然的生机
        (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关注生命教育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在综合活动中的生命教育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社会、自然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生命超越课本的更深刻的领悟和生命境界的提高。现今的综合实践活动更多的是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深入到我们的社会中。以往组织一次郊游、看一场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而作为志愿者、义工参与活动是一项生命体验强烈的实践活动。其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和个人技术特长的人和人群。如养老院,孤寡老人,残疾人,社会救助等。不仅能关怀到其他人的生命,同时也能展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学生可以利用闲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既可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这对自身的生命成长和提高是
十分有益的。
        结语
        语文中蕴藏着丰富的生命素材,它通过语言文字将生命的力量传授给小学生。目前我国对于小学生的生命教育还未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对生命教育重点关注,通过语文知识的渗透使学生明白生命的伟大,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郭航.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元素的挖掘与应用[D].赣南师范大学,2017.
[2]李茜. 基于生命关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反思与改革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