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的自主学习探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田丛梅
[导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前途,也影响着我国教育的发展走向。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核心内容,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的现状,研究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探讨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以期通过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

田丛梅   攀枝花市仁和区西路小学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前途,也影响着我国教育的发展走向。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核心内容,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的现状,研究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探讨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以期通过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兴趣合作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098-01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探索、获取知识。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率。下面,我就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入探索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的魅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化所学知识,进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探讨创新的好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学生期望达到目标而积极进入探索,发现规律,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思想方法尝试解决;教师则充分利用问题线索,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倾听学生的猜测、看法。例如教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时,教师让学生用尺子去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要求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零刻度对齐,另一端指到几,这支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时一个学生问:“老师,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一定要把物体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对齐吗?”这时的教师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对这名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给予表扬鼓励,然后说:“如果你们手中的尺子是一把折断的没有零刻度的尺子,你们分组研究看看,能否量出铅笔的长度?”此时,学生的探究兴趣非常高,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通过讨论,他们发现这把断了的没有零刻度的尺子同样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一切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问题。而学生对这些身边的物体比较熟悉,容易辨别,所以从生活入手,可以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



        三、加强合作优势,让学生在合作中表现自己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讨论、合作交流是很必要的。比如在圆周长测量这一节课上,若采用小组合作法,则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滚动测量时,两人合作测量的速度与正确率明显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敢于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供大家参考,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别人的方法和想法,有利于及时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大家的想法更正确具体、更具有说服力,学生对自己的想法也更有自信心。比如前面“圆周长”测量中有一位学生运用把圆折成十六个相同的小扇形,并通过测量小扇形弧的长度,计算出了圆的周长的折叠测量法,就是以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方法测出相似结果为依据的。
        四、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
        自主学习就要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在动口、动脑、动手中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我先让每个同学用一种喜爱的学具拼摆,然后小组合作拼摆,在个体不同摆法的基础上相互合作、相互接纳,发挥了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和优势。整体拼摆活动伴随着说(用了多少个什么学具)、比(比哪个拼的图形多、美,哪一组合作好)、帮(组内相互激励帮助)等环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充分经历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体验了自主学习的艰辛与乐趣。老师在整个活动中始终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中要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如果要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应该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理智选择。只有正确地理解探究性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探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教学方法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时代下的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定位学生的角色,把学生带到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悟”性能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迫切需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典型课教学示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2]《全国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集萃》.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