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德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贺茂功
[导读]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尤其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学生的学习心态、进取意识、道德观念等多个方面极易产生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落实要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将更多符合时代气息的正面观点融合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进步。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功能的发挥入手,浅谈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互动,营造融洽课程氛围,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贺茂功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城关中心学校  442600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尤其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学生的学习心态、进取意识、道德观念等多个方面极易产生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落实要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将更多符合时代气息的正面观点融合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进步。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功能的发挥入手,浅谈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互动,营造融洽课程氛围,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价值观;引导;互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106-01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伴随学生一生成长的核心学科,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及需要着眼于学生当前的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创新课程展开模式,辐射学生未来学习成长,让他们可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于新时期学生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展开多元化理解。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坚持知行合一,落实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一、重视对教材的研读,彰显教材本身的多重育人价值
        教材是教学展开的一个重要参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教材的研读并结合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展开有效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对于教材内容可以充分理解。以“诚信的人”这一节课的学习为例,教材充分从理论层面向学生展示了诚信的重要性,这与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旋律相吻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效仿教材中的一个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如在无人售货商店,学生们拿着手中的代金券去购买相应的物品。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没有人监视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自觉的按照商品的标价去购置相应的物品。对于一些心仪的物品,囊中羞涩时,学生可能会产生哪些心理,当时做了哪些挣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到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作用。
        二、立足传统文化,做好道德与法治德育素材的挖掘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对于很多知识,学生会觉得刻板枯燥不够生动。这时候教师不要单纯对学生开展一些德育说教,而是可以从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让学生更好地明白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一代又一代人共同传承下来的一些优秀文化,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进而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如三尺巷的故事,立木为信的故事,一诺千金的故事等。教师立足一些传统文化的优秀典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从历史的角度认知正确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意义。对于一些经典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一些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让学生站在新时代的角度有效思考。这种古今对比的展开,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更好地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丰富德育课堂的内涵和外延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不仅要从理论层面增强学生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生活化体验的兴趣,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于核心知识的理解。如“珍视生命”这一节课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从保护自我,爱护身体,提升安全意识等多个方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直接向学生展示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引导学生有效纠正和避免。如暴饮暴食,不吃早餐,过度节食,不做运动等。还可以结合一些突发性的安全事件,如地震避险,火灾逃生,暴雨雷电等突发天气的应对,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使学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接着再从消防员舍身救火,医生救死扶伤等方面,使学生学会更好地尊重他人,保护自我。这种生活化场景的落实,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可以联系生活,使学生对于生命生发新的感悟,使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德育效果显著提升。
        四、话题讨论合作探究,提升学生主题感悟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尊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主体性,除了为他们呈现一些知识情景之外,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话题讨论、小组探究等活动,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主体性意识。让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受到有效的熏陶或引导学生从内心唤醒自信、积极奋进、不断进步的德育提升意识。例如“交友的智慧”这个章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对话式教学,可以与学生展开有效的话题讨论,让学生们主动表达意见。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交友,应该怎样宽容对待自己的朋友,分享和分担一定是对等的吗,对于友谊中的一些冲突应该如何处理,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有哪些。让学生们积极表达,各抒己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也能方便因势利导,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教育。同时,在对话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些矛盾困惑也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这比教师的一些单纯说教取得的效果更好,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展开的过程中,为更好地发挥课程的德育效果,首先要注重对教材的研读,有效把握教材中蕴含的多元化知识。其次,教师要能够贴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自身的主体性价值,让学生积极表达,主动分享,为学生未来发展或自身素质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丽萍.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的有效实现策略[J].考试周刊,2020(29):97-98.
[2]熊明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37):1-1.
[3]裴素志. 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J]. 好日子, 2019(06):1-1.
[4]盘九妹.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德育工作的融合[J]. 新课程导学, 2019(25):53-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