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寻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赵香君
[导读]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而且小学生的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因而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科学、系统、全面、有效应用,努力提升教学有效性,并且要在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实现更大突破。从当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整体应用情况来看,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绝大多数教师对此都有一定的认识,很多教师都已经给予了重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薄弱

赵香君     湖北省老河口市袁冲小学  441811
【摘要】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而且小学生的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因而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科学、系统、全面、有效应用,努力提升教学有效性,并且要在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实现更大突破。从当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整体应用情况来看,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绝大多数教师对此都有一定的认识,很多教师都已经给予了重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分层教学重视程度,特别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在深刻认识到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积极作用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运用科学方法,不断优化和完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体系,努力提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105-01

        引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一刀切”教学方法,所有的学生教学内容及方法相同,做同样的练习,提同样的问题,导致上层学生“吃不饱”,下层学生“不能理解”的情况。因此,教师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认真分析学生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数学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在核心素养下,数学问题合理分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并没有根据学生自身学习能力进行调整,整节课下来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缺乏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分层设置数学问题,让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方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分别做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提问:“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区别?”“如何由长方形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可以将平行四边形沿着高进行平移得出长方形,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是沿着高平移呢?”在通过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中,找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教师为了巩固知识,提出问题:有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底是4米,高是3米,另一个底是6米,高是多少米?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能将面积公式灵活运用,很快学生算出高是2米。上述案例,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入课程,并将问题由浅到深逐层深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找到知识的根源,并能灵活应用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突出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科学性
        要想使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取得更好成效,特别是要通过分层教学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一定要突出分层教学科学性,通过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使分层教学发挥积极作用。思路决定出路。将分层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进一步强化教学思路创新,重中之重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对小学生学习意愿、方向、需求等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需求以及促进小学生个性化发展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更加高度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可以引导小学生参与设计教学方案等。要将“生活教育思想”与开展科学领域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如在开展“设计秋游方案”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2个游览景点,并且明确出发时间和返程时间,在此基础上将交通费用、景点门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将小组合作分层教学作为“设计秋游方案”的方法,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小组成员分配,引导各个组分别设计秋游方案,并进行交流与展览,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设计方案,同时也要引导各个小组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三、作业分层设计研究
        我们以数学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圆”为例.第一节课后,学生基本上都已经对圆有了一定的认知,如圆的形状、半径性质、直径与半径关系等,此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作业分层设计.对于第一层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以兴趣培养为主,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看一看我们身边哪些事物中含有圆,选择你感兴趣的去测一测它的直径与半径”.这样一道含有生活化元素的实践作业,不仅能让学生独立思考何为圆,还能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性,从而慢慢发现数学并不像自己想象的只出现于书本与卷子之中,而是一种常见的、能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对于第二层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将基础性或一些需要绕弯思考的题目当做作业,并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叮嘱,如做题速度快但正确率较差的学生,需要让其注重速度把控、认真仔细检查,做题速度慢的学生,需要让其巩固基础、熟练掌握知识点并将其灵活运用在解题过程中;对于第三层的学生来说,由于学生学科综合能力较强,则教师可以在第二层作业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与思考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将下一课的内容提前引入,给其更多拔高与展示的机会.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在提高核心素养指导下,加大分层教学力度,通过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轻松的教学氛围,灵动学生的思维,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彰显数学课堂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任得东.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J].天津教育,2020(11):12-13.
[2]刘爱萍.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62.
[3]刘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04):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