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卢晓军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卢晓军
[导读] 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学生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初中生,正处于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身心还没有完全成熟,但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此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法治素养,对今后的人生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和教师必须提高对学生们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制度层面和事实层面践行德育和法治教学工作,以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情境教学法

卢晓军    陕西省彬州特殊教育学校  713500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学生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初中生,正处于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身心还没有完全成熟,但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此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法治素养,对今后的人生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和教师必须提高对学生们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制度层面和事实层面践行德育和法治教学工作,以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情境教学法可以设置通俗易懂的情节,展示教学的相关知识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对于促进学生道德和法治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098-02

        引言:素质教育是我国现有教育体系下一直推崇的教育理念,而素质教育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即为德育教育和法治教学,教师在重视班级学生课业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道德和法治教育工作。初中生的固有特点,表明其更加需要教师的正确引领,着力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下初中教师亟待探究并顺利解决的问题。这对于实现教育目标,达成教学任务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全社会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自然也没有放松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而且显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覆盖面并没有完全惠及全体学生,在各方面还存在这教育难题,因此,初中教师需要担当起指引者的角色以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从教师自身角度看,部分教师刚刚毕业就进入学校工作了,较少进行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理论基础并不牢固,加之年纪尚轻,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较浅,对其重视程度不足,授课经验也不丰富。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授课教师而言,思想可能会比较僵化,不愿意跟进新形势来推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总是以领导者的姿态自居,忽视与学生的交流,不能进行平等对话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并理解学生,对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并不十分高涨,懈怠情绪比较明显,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在应试教育之大环境下,教师很容易陷入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道德与法治的泥淖,这种培养模式过于片面,从长远角度看,对于学生全方位多方面的发展没有任何益处,甚至会产生不利的后果。因为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所受教育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显现出来,以小见大,对社会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如果教师对孩子毫无区分地采用相同的方法培养,看似简化,实则为后来的教育工作种下了隐患。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主体,都需要被尊重、被重视。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1、巧妙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教学目标的要求,为学生在课堂情境下巧妙设计设置教学内容,重视课程导入的作用,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法,注意与学生的互动,积极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于未知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兴趣,为其引领正确的方向,而非直接告诉正确答案是什么。因为比起答案有意义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锻炼,还有教师对学生思维深度的训练。当代社会并不缺少听话的学生,珍贵的是有自己的想法,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向其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学生,这也是素质教育一直在倡导的教学导向。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提升学生参与兴趣的重要方式就是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巧妙一些,有趣一些,让学生在不断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中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表达能力。
        比如,在讲到《成长的节拍》这一单元时,学生们正面临着从
        小学生到初中生这一身份的转变,对于新的学习环境充满着好奇,对于身边的同学和老师也都很新鲜。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刚入校的情境,设置对话表演,帮助学生们敞开心扉,适应新的环境,适应身份的转变。



        2、从实践中着手,进行德育和法治教育
        教师在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也应当适时进行实践,把理论应用于处理学生事务的实际行动中去,不能一味纸上谈兵,遇到问题只有躲闪。比如,教师可以现身说法,带入情境,将自己作为学生时的心理活动大方的展示出来,引发学生的共鸣,对学生表示深刻的理解,站在共同的角度审视一件事情时,就更容易理解对方的心理,解决问题也更容易。
        而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也应当适时与孩子进行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并进行积极的引导。中学生可能自我意识比较强,正值青春期,并不愿意与家长进行沟通,此时家长还是应该耐心交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教师应当充当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在适当的时候处理家长与孩子的矛盾,以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3、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情境教学
        对于教师而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带来的各项优质资源,教师可以搜集通俗易懂的关于教育中道德和法治部分的例子,制作成幻灯片,图文资料等,通过视频展示情境等有趣的方式使学生们接受教育,说出自己的想法。
        比如,可以组织班内学生集中观看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每一位模范都有着令人钦佩,令人感动的故事,他们身上都闪烁着道德的光芒,是完全值得学生们思考并深入学习的。学生们不应仅仅是被动的聆听者,而是应该逐渐向老师释放自己的独特信号,展现自己的想法,教师应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说出自己最受感动的是哪位模范的什么故事,原因是什么,在今后自己将会以何种实际行动践行从中领悟到的精神。只有自己切身参与其中,才能更加容易接受道德和法治原理,并幻化成自己身体和心灵的一部分。
        4、善于给予学生鼓励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喜欢听到自己的能力被承认,自己的理解思路被夸赞,初中生们更不例外。我们都知道中学生正值思想观念成长的关键时期和阶段,对于积极性评价尤为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使用正面的鼓励性评价,对于孩子们的回答要以科学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进行点评,不忽视其思路中任何一个可取的地方。教师更加需要注重的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而非必须得到正确的结果,这对于学生今后求学之路都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情境教学中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分享自己的感受,与同学和老师们共同探讨如何提升自身的道德和法治修养,以便于共同进步。教师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肩负起引领学生发展方向的重任,必须重视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健康均衡发展,关注到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推动我国中学生道德教育和法治教学的科学发展和多样化发展,保证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们应积极探索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套用情境教学的模板,要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全神贯注于课堂教学,学有所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综合素养。教师绝对不可运用填鸭式的方式来刻板灌输、传授技巧等,要善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无惧对错,最重要的是输出自己的思想,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思想的碰撞。道德与法治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时非常紧密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必须格外重视,这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慧.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013(032):44-45.
[2]于宝军.基于情境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35):35-35.
[3]董涛.基于情境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J]. 学周刊, 2013(9):19-19.
[4]赵娟姿.中学思想品德课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情境教学模式[J]. 考试周刊, 2011, 000(070):182-182.
[5]刘妍.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品有效教学策略探索[J]. 小品文选刊:下, 2015, 000(011):P.269-2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