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牵小手——幼儿园“大带小”绘本活动探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李萍
[导读] 幼儿园的教育是需要幼师们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去引导幼儿主动进行活动的教育过程,要求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幼儿的感受和体验。其中,所谓“大带小”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通过年龄混合的方式,各自发挥年龄特点来开展教育活动。而当今流行的绘本阅读教学,可以以绘本为载体,让幼儿边阅读边思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贴合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兴趣的摇篮中,潜移默化地吸收其中精华,树立榜样,再结合“大带小”教育模式,从而达到有效教

李萍   昆山市陆家中心幼儿园  江苏  昆山  215331
【摘要】幼儿园的教育是需要幼师们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去引导幼儿主动进行活动的教育过程,要求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幼儿的感受和体验。其中,所谓“大带小”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通过年龄混合的方式,各自发挥年龄特点来开展教育活动。而当今流行的绘本阅读教学,可以以绘本为载体,让幼儿边阅读边思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贴合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兴趣的摇篮中,潜移默化地吸收其中精华,树立榜样,再结合“大带小”教育模式,从而达到有效教育的目标。本文将从为什么选择绘本活动为载体进行“大带小”教育,以及怎样利用绘本阅读的方式进行“大带小”教育这两个方面简单探究幼儿园“大带小”绘本活动。
【关键词】绘本活动;“大带小”;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097-01

        一、为什么选择绘本活动为载体进行“大带小”教育
        1、改变沉闷的教学方式,给孩子一个轻松的起点
        其实,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合适”,要在孩子“合适”的年龄,开展“合适”的教育,因为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带给孩子快乐的,而不仅仅是一份沉甸甸的任务。而绘本活动多以图片的形式,生动直观地用图来分解文字,让教育变得轻松、有趣,更便于被孩子接受。而且,当幼儿和其他年龄段的孩子们在一起时,当孩子们徜徉于绘本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时,可以不由自主地跟着故事情节进行自主探索,从而深受绘本表达的寓意的影响。因此,一本好的绘本,一次有趣的“大带小”活动,可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取对深刻意义的认知,这便达到了教育的效果,即用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诠释了深刻的道理,让孩子从中汲取精华,提升自我。
        2、拓展孩子的认知空间,逐渐建立自己的价值标准
        绘本的图画色彩丰富、线条优美,内容包罗万象,孩子在阅读中,犹如走进百科全书的世界,获取关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信息,去观察、思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当孩子接触的知识多了,认知空间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拓展,从而孩子的内心也就有了自己对事物的评判标准。当在“大带小”活动中,不同年级的孩子们在一起交流讨论时,他们会得到不同的新收获,从而拓宽自己的眼界,建立更加全面的价值标准。
        3、促进儿童品格的塑造和身心健康发展
        在幼儿时期,正是塑造品格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品格就基本定型了,一旦过了这个黄金时期,以后的教育虽然可以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拓展自己的事业,但很难再对孩子的品格做出改变。而优秀的绘本,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三观,从而塑造孩子的品格的。在“大带小”活动中,可以用一种温暖而又温馨的方式,解决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和遇到的问题,并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通过与孩子的沟通,让孩子感悟到很多人生的真谛,并渐渐学会了去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学会照顾自己的同时关爱别人......
        二、怎样利用绘本阅读的方式进行“大带小”教育
        1、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
        良好的、适宜的环境能够带动孩子之间的互动,全面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思维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大带小”环境的创设关系到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环境,需要符合各个年龄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让每个孩子都能满足自己对环境的需求。



        比如,在“大带小”的绘本阅读活动中,中班孩子要当小班的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做时,充当哥哥姐姐的角色,做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为弟弟妹妹们创设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而在中班与大班孩子的“大带小”活动中,应听好大班哥哥姐姐们的指挥,完成相应的任务分配。
        2、选择适宜的图书。
        “合适”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所以在开展“大带小”绘本阅读教学前,幼师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具体实际情况选择一本合适的图书,只有这样,以后活动的开展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比如,“大带小”活动中,在图书的选材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调整。在绘本的选择上,由于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年龄段不同,所有选材也要有所区别。图片中,可以选择一些色彩较为明艳的,具有比较强烈的视觉刺激,或是一些卡通形象,更符合幼儿兴趣;文字中,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或是有规律可循的文字内容,帮助幼儿进行初步的了解。
        3、多种多样的阅读形式。
        幼儿在“大带小”阅读活动中,由于文字积累有限,且缺乏阅读经验和方法,往往会对阅读内容难以理解,无法顺利完成阅读任务。针对此类问题,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指导方式,化解幼儿的阅读障碍,加深阅读理解。
        比如,在“大带小”活动中,要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通过“讲故事、大班演中班说、中班演小班说”等多种形式,在大班、中班、小班孩子一起读读书、看看图、听听歌、演演戏中激发幼儿对图书绘本阅读的兴趣,这样一来,既体现了中班幼儿对小班弟弟妹妹的关心和帮助,又使中班幼儿在活动中明白了怎样与大班的哥哥姐姐交往、合作。
        4、适时指导
        在幼儿的阅读教学中,幼儿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孩子们的引导者,不能代替幼儿思考、表达,开发幼儿的思维、开拓幼儿的思路,才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要根据幼儿的自身情况,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去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索,在合适的时候再加以指导。
        比如,在“大带小”活动中,要在幼儿阅读时有意识地对幼儿加以引导,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不断充实阅读区的内容。在阅读活动中,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目的、任务,教给幼儿一些保持注意的方法,并随时给予指导。通过大班幼儿与小班孩子的共同阅读,为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看书、认真看书的榜样。
        结语:
        中班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绘本阅读给予了一个绝佳的渠道,让教育变得生动有趣,让“大带小”分享阅读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是老师们对孩子们进行养成教育的一个良好载体。通过哥哥姐姐的讲解,小班的孩子们对图书的内容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孩子们从中获取丰富的知识信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逐渐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而大班的哥哥姐姐,第一次尝试以这样一种方式,从被照顾的角色转换成照顾别人的角色,将自己喜欢的绘本拿给弟弟妹妹分享,这样,幼儿不仅在活动中可以获得自信、增强责任感,而且还学会了交往的技巧、照顾他人感受的良好习惯,实现在交往中学习分享,在分享中不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享受了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剑.“我”和“我们”:“大带小”活动实施策略[J].儿童与健康,2020(09):16-17.
[2]邹珍珍.绘本资源在幼儿活动中的有效利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1):125.
[3]蒋莉琴.绘本阅读在幼儿早期阅读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1(01):177-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