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谢晶伟
[导读] 伴随着我国中学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数学教学工作者强烈的意识到要不断优化数学教学,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当善于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内容更好的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强烈的学习欲望。将教育心理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让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同频共振效应,达到最佳的数学课程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数学教学中关注

谢晶伟   秦皇岛市抚宁区台营学区麻姑营初级中学  066000
【摘要】伴随着我国中学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数学教学工作者强烈的意识到要不断优化数学教学,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当善于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内容更好的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强烈的学习欲望。将教育心理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让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同频共振效应,达到最佳的数学课程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探讨学生心理与数学教学之间的联系。从多方面去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心理需求;自主学习;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094-01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既要承受生理方面带来的困扰,也要满足心理方面的需求。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存在旺盛的精力和桀骜不驯的心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诱导。数学教师应当注重结合教材内容,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能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采用多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当注重从学生的心理规律出发,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避免学生出现心理叛逆现象产生负面学习兴趣。确保教学内容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力以及能力,提高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能够更好的完成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初中学生。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的主要对象,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变化会影响到数学学习的效果。教师应当多用鼓励和肯定的话语去激励学生,督促他们更好的学习,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的制定教学方案,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对其他学科和学生的兴趣进行综合整理,能够让数学课程的教学范围更加广泛。善于应用数学中的模型演示,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视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明白数学在当前建设和今后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能够直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例如:数学在航空、建筑、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好数学,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通过数学研究史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懂得我们国家在过去数学领域中有着优秀的研究成果,让学生能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渐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开展一些数学教学小游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基础知识的层面上让学生能够探索新的教学内容,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讲究数学心理教学艺术
        数学教师应当明白数学教学的研究对象是非常理论化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注重讲求教学艺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他们研究的兴趣。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学习兴趣度大幅的降低,将很难积累数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当善于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概念采用树形结合等相关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尊重学生的感知规律,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良好的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逐渐形成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特点,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教学艺术的综合应用,能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数学语言的趣味性。理论联系实际,探索新的数学知识。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轴对称图形之前,可以让学生解放自己的双手。通过融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剪纸艺术,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结合轴对性图形的相关知识来进行剪纸活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明白多数剪纸艺术的原理来源于轴对称图形,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深层次研究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解任意等分已知线段时,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向学生提问二等分已知线段会吗?做出来四等分呢?继续往下延伸,学生也急于获得解答问题的方法。教师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能够产生较大的推动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去进行下一阶段知识的学习。
        三、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通过结合教材重点知识,创设良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通过开展以教学主题为中心的情境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研究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问题解决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还应当善于去根据经典题型来进行改编,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研究具有深度的教学问题,能够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起到推动作用。例如:在讲完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后,提出一元三次方程是否有类似的情况?一元n次方程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分析问题中提出有一定深度的话题,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了思维能力。
        初中教师应当善于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多方面开展有效的数学心理小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努力学习数学课堂知识,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还应当注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通过多种有效的心理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能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小庆.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10).45.
[2]王璐.浅析初中生的自主学习[J].卷宗,2015,(8).303-3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