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显性教育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綦晓梅
[导读] 中学物理;显性教育;科学方法

綦晓梅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河流镇中学
【摘要】物理这门学科是学生在中学时期所接触到的一门全新学科。它成为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任务。开展有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成绩,也是重在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为学生日后的未来发展起到显著性作用。所以如何提高有效教学就成为广大教育者需要关心和考虑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中使用的科学方法效果也逐渐显现,把科学的方法使用到物理教学中则至关重要。本文将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现状,结合人教版教材,简要探析如何进行显性教育。
【关键词】中学物理;显性教育;科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093-01

        一、引言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课堂中教师一直采用的是隐性教育,隐性教育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学会科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显性教育则是更烘托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新课改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应该从主宰者转变成引导者。所以显性教育则是更加看重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直接感受和学会科学方法。和隐性教育相比,显性教育则更直观和一目了然,贴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目前阶段部分教师还是对显性教育的认识有着明显的不足,所以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显性教育的意义和优势,制订多种多样的有效促使,方便教学的开展,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二、明确教学目的和策略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自身的教学目的。教师明确教学目的后,才能开展相关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随之使教学过程有序高效的进行。[1]同样在教师进行显性教学时也应该遵守这一环节,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科学有效的进行学习。其次,教学明确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整个教学进程和模式,衬托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成为最大的知识受益者。所以教师在明确目标后的第二步则是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制订教学计划,使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跟的上教学,最后教师应该制订教学策略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恒定电流》时,有关欧姆定律的相关知识时,可以结合实验,进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对本节课有着更好的掌握和理解。
        三、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实验法
        物理这门学科是建立在实验为基础上的,中学物理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分析出结论。所以教师运用实验法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好的理解知识,并对所学知识具有更加科学的认知,有利于学生形成物理思维。例如:在学生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法,先将实验内容和原理进行讲解和演示,随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学生可以自行设计表格并将测量结果记录,最终得出v=at的关系。本节课结束前,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和归纳。实验法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一个方法,完美的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转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教师也转变成了一位引导者,符合新课改提出的相关要求。



        (二)演绎推理法
        演绎推理顾名思义是让学生先推断出结论,再由教师讲解其中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理解整个推理过程,能够更加灵活的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师讲授《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在开课前先进行导入提问环节,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假如有一辆小车在光滑的斜面进行自上而下的运动,小车的质量为m,斜坡的高度为h,斜坡的长度时l,重力加速度时g,瞬间加速度时v,让学生用知识进行解答,计算出小车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计算公式,最后在让学生自己推算出守恒定律的内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在学生推算出动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后,引导学生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之间的含义。[2]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学生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中,是少不了实验这一环节的,这也就需要教师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实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将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推理则是为了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教师在这一个过程中,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知识之美”,“知识之乐”。
        四、显性教育的意义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显性教育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一种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学生要在物理现象中明白物理结论和物理定理。使得学生可以在推断中不断的发掘自身的潜力,不断发散自己的物理思维,最终能够获取科学方法,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可以拿出一根通电导线放在一根小磁针旁,让学生自己观察并记录现象,每一次小磁针的转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即磁针为什么转动?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形式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就会引起新的问题即:小磁针的旋转会和什么有所关系?这时就会有学生反映出来磁针的转动肯定是和磁场有关,教师就可以引出电磁感应的现象。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又在引导中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教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适当的进行引导,适当的进行思路的提点,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使学生能够更加明确《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让学生能够在大脑中形成思维导图,并且能够使学生具有更加活跃的物理思维,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则会更加的轻松。
        (二)让科学方法有据可依
        科学方法的显性教育确定了科学方法的教育内容,在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教育从单纯的智力开发转向为知识的价值。所以科学方法教育包含着思维方法、物理方法和科学的方法观。思维方法是学生在进行各种学习和探索的基础,适用于学生解决各种普遍的问题;物理方法则是学识将物理知识和思维方式相结合产生的方法,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特有的方法;而科学的方法观则可以使学生将科学和人文联系到一起。兼顾这三个方面,才能真正的实现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结语:科学方法显性教育使学生能够更为了解知识的由来,能把握知识的实质,能掌握更有效的解题之道,能培养学生更优秀的能力,对学生的未来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本文通过人教版教材中教学的举例,联系中学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明确了教学的目的,知晓了教育的意义,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显性教育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在未来,教师应该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专业,寻找更高效的教学方案,不断的在实践中进行总结,最终提升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洪欣."电磁场理论课程中的科学方法教育思想."高教学刊.(2020):191-193.
[2]杨静,林钦."隐显性相结合:物理概念建立的一种科学方法教育."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