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范建玲
[导读] 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已经从传统的应试教学,逐步向着素质教学进行转化。核心的素养这一理念在教育领域里愈加受到大家的关注。初中环节历史学科课堂实际教学是教育体制里初中生系统化对历史内容知识,进行学习的基础性阶段,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在新课改持续实施的条件下,为提升初中历史实际教学工作展开时的成效,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对历史教学时效性进行提升,而这一工作能否达成就需要相关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范建玲   山东省济南燕山学校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已经从传统的应试教学,逐步向着素质教学进行转化。核心的素养这一理念在教育领域里愈加受到大家的关注。初中环节历史学科课堂实际教学是教育体制里初中生系统化对历史内容知识,进行学习的基础性阶段,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在新课改持续实施的条件下,为提升初中历史实际教学工作展开时的成效,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对历史教学时效性进行提升,而这一工作能否达成就需要相关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历史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090-01

        核心素养就是指教育领域把“以德育人”目标作为基础,对推进学生能力与品德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并且能够使学生个人修养、社会公益心,及爱国主义情操等良好素质获得有效的提升。而初中历史科目课堂教学,对中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育,是为了对学生在学习展开时的主观能动性,和中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进行充分激发,以此让中学生从传统被动学习状态,逐渐向主动学习状态转变,以此达成对课堂教学效果、效率进行提升的目标。
        一、历史科目核心素养含义
        初中阶段的核心素养就是指,中学生所必须具有的满足时代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必备品德及关键性能力,是中学生对自我发展及成长进行实现的必备条件。而在历史科目中的核心素养,就是能够使其划为史料证据、历史了解、历史价值观念意识及时空理念等,是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展开培育工作过程的主要导向标。所以,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在展开历史课堂实际教学的时候,想要把科目里所蕴含的意义,及价值观念最大程度的进行展现,就必须要紧跟住时代的推展步伐,重视对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使中学生在具有限制性的历史课堂中,所获良多,并且在对其历史知识累积、历史核心素养进行强化的同时,为其后续进行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初中环节历史科目来讲,核心素养涵盖了如下方面:一,就是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念。需要通过学生对历史进行学习,引导中学生从历史发生的实践,及意义中获得正确价值观念取向的能力。二,就是历史辩证逻辑思维,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工作,要帮助中学生建立对各项历史数据资料,进行解释及辨析的能力。另外,历史核心素养还要求初中生拥有对特定空间中的事物,及实践进行观察分析与练习的能力[1]。
        二、推进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升的策略
        (一)转换教育理念增强教师对核心素养关注度
        目前,初中阶段历史科目实际教学工作展开的过程里,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所蕴含的意义认知依旧不足,导致了核心素养所拥有的意义认知缺乏,造成核心素养条件下,所展开的课堂实际教学工作力度不够。为了对初中阶段历史课堂实际教学的时效性进行提升,就必须对这一问题首先进行解决。初中历史教师要改变自身传统性的历史教学理念,从传统性的单方面向中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在历史课堂实际教学开展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位置,使中学生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获得全面性发挥。为了这个教学目的的达成,学校要做出与之相符合的保证性规章制度创设。


例如,学校可以把历史老师对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状况,归入到历史教师的实际教学成绩考核里,以此保障历史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实际运用。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努力展开对历史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力邀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公开授课展示,使教师能够深切领悟到核心素养条件下,历史课堂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法展开历史教学
        受到综合性核心素养的影响,初中阶段历史课堂实际教学展开时候的方式,也需要历史教师对其实行多元化革新,不能知识依据传统历史教学方式对中学生进行单一的灌输式讲解教学。初中历史教师在展开历史课堂实际教学的时候,对中学生自身具备的不同能力实行针对性的培育,灵活运用多元化教育手法展开实际教学。例如,初中历史教师对历史课程中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之北方民族大融合一课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手法,让初中生通过自主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查阅,找寻北方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的资料文献,课文以一首北朝民歌开头,此民歌最早是鲜卑族语,然后被译成了汉语,在民间广为流传,然后,教师可以带动学生们对民族融合的定义进行理解,让他们了解北方民族融合的过程,在融合以后,使北方经济文化整体发展产生了怎样的转变与影响。这种探究式教学手法的实际运用,既能够使学生对这部分历史知识内容加深掌握程度,又能够使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获得极大的提升[2]。
        (三)对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充分激发
        相关教育学家都认为,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习初中历史知识也是一样的。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想要对历史教学工作实际展开时候的有效性进行提升,就必须对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行充分激发。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依据中学生自身学习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寻出中学生感兴趣的历史内容知识点,并把其作为展开课堂实际教学工作的切入点,多使用肯定性及鼓励性的语言,对中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心进行提升,以此保障中学生学习历史这门科目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在引发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各项方式里,教师与学生们建立优质的师生关系,是非常有效的一项策略。教师要有意识的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降低学生对老师的距离感及畏怯感,继而达成提高历史课堂实际教学时效性的目标任务[3]。
        例如,教师在讲授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之《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候,首先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法多媒体教学模式,向学生们播放与春秋战国相关的视频及影视作品,并在视频结束后,让同学们分成小组,对课文中的问题及内容进行讨论,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加入他们探讨的行列,通过教师平易近人的态度,与诙谐幽默的语言,有效的降低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学生在这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能够更好的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继而促进了历史实际教学效果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内教育领域新课改不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推展的背景条件下,在初中历史课堂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对学生增强历史核心素养方面的培育,是历史实际教学开展时的工作重点,也是推进历史科目教育体系革新的关键性契机。初中历史教师要适时的抓住这个契机,运用有效手法对历史教学时效性进行提升,继而为我国历史科目人才的培育,提供优质的基础性保障。
参考文献:
[1]冯晶霞.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究[J].考试周刊,2021(06):137-138.
[2]乔磊.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21(01):54+56.
[3]吴艳伟.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知识文库,2020(19):12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