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郑挺
[导读] 在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生涯中极其重要的学习阶段,作为刚开始接触数学思维的时间阶段,有着数学启蒙的作用。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之下,小数数学课堂的研究成为了热点。课堂改革是一个永久不变的话题,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教育时代,小学数学课堂势必要做出改变,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创新其中的要点,创新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开创新教学理念。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展开论述。

郑挺    遂溪县遂城镇城西中心小学  5243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生涯中极其重要的学习阶段,作为刚开始接触数学思维的时间阶段,有着数学启蒙的作用。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之下,小数数学课堂的研究成为了热点。课堂改革是一个永久不变的话题,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教育时代,小学数学课堂势必要做出改变,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创新其中的要点,创新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开创新教学理念。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126-01

        引言:
        学好数学不仅是学习成绩的增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好数学会给我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课堂教学最为注重的应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集中思维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一、课堂教学分组练习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一个懵懂的年纪,对于学习的主动性,自制力较初高中生学习有所差距,尤其像数学这样一门理解枯燥的学科,极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产生厌倦。为此,有关教育专业人士,数学专家以及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组学习是目前课堂教学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布置相应的任务,由小组来解决,以[1]解答出正确答案的小组顺序评出不同等级的小组。小组分别有一个组长,来设置小组内的成员所负责的任务,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尝试分组学习的小学生对此方式感到新奇,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分组学习还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团结能力,处于一个小组的学生会努力思考,探索解题方法,为自己小组加油,这样的教学方式比学生单独解答习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学习中,教师将4个人为一组,勾画出重点知识和难点,分给小组时间进行讨论探究,每个小组拍一个代表陈述自己所思考的想法。教师对于小组成员的报告来分析观点的正确与否,及时更正他们的错误,在教师进行正式讲课中,着重讲解学生发言中的问题。如此一来加强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数学知识的记忆加深,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在小组的激情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会显著加强,思维得到不断地训练提升,对于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极大帮助。



        二.课堂主体变为学生,激发学习动力[2]
        只有让学生真正明白学数学是为了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而不是为了考试成绩,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学会数学,学好数学,让学生成为主角是“主动参与”模式中的一项重要策略,增强学生的自我获得感,明白学习是给自己学的,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中来。这样的效果是学生明显比之前更为主动的去思考每一个数学问题,不是为了获得答案而去思考,而是思考数学题目中的逻辑关系,小学数学的难度较初中高中还是较为简单,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课中有这样一道题,停车场停着大卡车和小轿车共十六辆,大卡车有六个轮子,小汽车有四个轮子。现在一共有七十六个轮子,大车和小车各几量,这一道综合探究题,老师下发这道题给学生去做时应标注不限方法,学生们灵活去做这道题根据小车和大车轮子的数量,以及他们各自一台有几个轮子,来确定最终车子的数量。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收程度,所以并不一定每位学生都能找到一个正确简单的解题方法,老师此时就不应以班上会的同学为教学进度基准,而是耐心的给不会的同学以引导,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正确的结题道路。
        三.设置开放性教学题目,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设置数学应用题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开放性编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开拓学生的视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让学生真正明白数学题的训练是为了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而不是为了考试成绩,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学会数学,学好数学。让学生成为主角,增强学生的自我获得感,理解学习是给自己学的,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中来。这样的效果是学生明显比之前更为主动的去思考每一个数学问题,不是为了获得答案而去思考,而是思考数学题目中的逻辑关系。小学数学的难度较初中高中还是较为简单,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课中有这样一道题。停车场停着大卡车和小轿车共十六辆,大卡车有六个轮子,小汽车有四个轮子。现在一共有七十六个轮子,大车和小车各几量。这一道综合探究题,老师下发这道题给学生去做时应标注不限方法,学生们灵活去做这道题根据小车和大车轮子的数量,以及他们各自一台有几个轮子,来确定最终车子的数量。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收程度,所以并不一定每位学生都能找到一个正确简单的解题方法,老师此时就不应以班上会的同学为教学进度基准,而是耐心的给不会的同学以引导,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正确的结题道路。
        四.结束语
        关于新课程背景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研究是一个漫长的研究过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广大学生,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相信在未来一定会出现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玄桂琴.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学周刊,2014(19):165-165.
[2]玄桂琴.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学周刊,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