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彬 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呷尔镇重点片区寄宿制学校 6262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124-01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但市场竟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经济条件下,教育也开始由硬式教育向现代素质教育转轨。其中家庭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是每个儿童最早接受的教育。如果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儿童成长的第二所学校,那么家庭教育就应该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教育的学校。在具体的家庭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的误区,对孩子的教育造成危害,出现一系列学业问题和心理问题。
通过调查与了解,我认为家长在具体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误区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观念方面:有的家长对儿童的培养目标错位,急功近利地把孩子往天才、神童、艺术家等道路上硬拉,不考虑孩子真正的需要;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急,期望值过高,不断的给孩子施加压力,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的家长重智轻德,重物质提供轻劳动培养、重知识教育轻心理辅导、重学习成绩轻生活锻炼,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成为一无事处的废人;有的家长只重视孩子从幼儿到高中的教育,对大学的学习不管不问,形成了“苦高中耍大学”的观念,并把这种观念传给孩子,熟不知大学才是培养孩子专业技能的基地和成才的关键。二是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方面:有的家长没有科学规划,盲目从众,给孩子请家教、上辅导班成风;有的缺少民主,宽松的教育手段,采用打骂的粗暴型,不问不管的放任型或家长至上的专制独栽型教育模式,给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学业进步带来一系列的后遗症。三是在家庭教育环境方面:许多家长忽视家居的精神环境,不努力创造学习型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生活在“麻将型”,“赌博型”、“喝酒型”、“唱歌型”的不良环境中;或者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对抗,吵嘴打架成为家常便饭,家长行为有失风范、夫妻离异、家庭动荡不安等,这些严重影响了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怎样改变家庭教育观念,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选择符合孩子的教育方法等问题就成为摆在家长面前急待解决的重要任务。下面就结合我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和从教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取得家庭教育成功的前提条件。
“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只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这是一个夫妻离异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向社会和广大家长发出的深切呼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是孩子们渴求和健康快乐成长的摇蓝。近年来,我县50%以上的家庭成员之间都有过关系紧张,甚至关系对抗的现象。夫妻间吵嘴、打架在每个家庭里都发生过,有的家庭就象家常便饭,时隔不久就出现一次,父母不顾孩子的感受,当着孩子的面大打出手,父亲不象父亲、母亲不象母亲。父母行为有失风范、家庭环境动荡不安,夫妻离异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给孩子幼小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
要营造一个和睦、温暖、学习型的家庭环境,我觉得作为家长首先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家庭中各成员之间要建立和睦、融洽的关系,大家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改变对抗关系,当夫妻发生矛盾时,要相互体谅,用协商、交流的方式进行解决,不要动不动就大声责骂或大打出手。每当家长相互指责或大打出手时,就应想到自己的孩子,想想这样做的后果会给他(她)带来哪些伤害,这种伤害会有多严重; 二是家里的经济越来宽裕,手头的钱越来越多时,应将它们用在家居的物质、精神环境的创设上,看看怎样才能把家庭布置得更美观,温馨,让孩子和大人生活得更加舒心,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依偎在父母身边,倍受关爱和呵护是这样的幸福和快乐,在愉悦的家庭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树立全新教育观念,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
虽然我们地处偏远的地区,但受市场经济和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的影响,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转变,时常听见有家长说:“我家的娃娃不听话,学习成绩差,总是不按我们希望的目标去努力,现在的孩子真是难管啊”!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受教育的关心和重视,但他们在教育观念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通常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神童、天才、艺术家,比别人的孩子更出色,都有望子成龙心急,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的情况。因此,当孩子表现出有一点不满情绪时,父母就大加指责,逼迫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安排,让孩子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而有的家庭,特别是职工家庭都存在重智轻德、重物质提供轻劳动培养、重知识教育轻心理辅导、重成绩好坏轻身体锻炼的错误观点,大多数家长还存苦高中耍大学的观念。怎样才能树立全新的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家庭教育观念呢? 一要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让男孩更具有阳刚之气,女孩具有阴柔之美。现代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家庭中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使得男孩的性格过于女性化,女孩子的性格过于男性化。这种性格上的反差,将影响着孩子正常的、健康的成长。二要明确孩子的需求,不要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地把孩子往“天才”、“神童”、“艺术家”的道路上硬拉。世上的天才、神童、艺术家毕竟是少之甚少数。对孩子的培养要考虑他们自身条件和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并不是家长认为的那样想把孩子往哪方面培养,孩子就能随其所愿的向哪方面发展。四是望子成龙心别急,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给孩子的压力要适度。望子成龙、希望自已的孩子有本事,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压力,从不考虑孩子的身心承爱能力,过早地剥夺了孩子的那份天真与活泼,使他们过早的背负了那份本不该属于其年龄段所承爱的负荷,因此导致了一系列的家庭问题。如父母望子成龙心急、将孩子逼疯、逼走的惨剧时有发生,这些都再一次警示家长 给孩子的压力一定要适度。五是家长要改变过去那种重智轻德、重成绩好坏、轻生活锻炼,重物质提供,轻劳动培养,重知识教育、轻心理辅导的错误观念。现在我国许多的家庭都对独生子女过于溺爱,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知识培养和学习成绩的好坏,却很少过问孩子的品德好坏、生活自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出现了许多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黄帝|”、“小少爷”、“小公主”,甚至遇事不顺就做出过激行为现象时有发生。而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孩子难以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