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社军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二实验中学 山东 济南 250200
【摘要】教师在教导学生作画时,不要一味地以课本内容为主,而是要以课本的知识作为基础内容,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使学生进行实践并锻炼自身的能力,令学生自由地创造。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进行无限的发挥,真正地学到知识,增强自身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兴趣教学;初中美术;直观情境;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122-01
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以及综合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美术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积极的转变自身传统教学思想,多为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作品。同时还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动手创作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兴趣教学法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1.确立学生地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鉴赏能力的重要方式。因为只有当教师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教学关系,才能使学生愿意听取教师的教学引导,并紧紧跟随教师的教学步骤来进行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艺术鉴赏。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学生对于美术课堂充满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活泼且有秩序的美术教学氛围中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体验美术艺术作品、进行美术作品鉴赏等一系列美术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山水画"相关内容时,笔者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现代山水画的资料,进行初步了解。同时,学生在接受了前一课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学习和鉴赏之后,主要以欣赏现代山水画为主。于是,笔者请学生对课前的预习成果进行展示。有的学生通过打印出来的现代山水画进行展示,并讲述自己对于这幅画作的理解和鉴赏成果;有的学生通过PPT的制作来为其他学生进行简述,通过现代山水画家的介绍和其作品的鉴赏来完成预习的展示。最后,笔者通过对每一位学生美术知识的预习进行点评和鼓励,并积极鼓励学生的预习方式和鉴赏能力。至此,学生不仅通过预习成果展示完成了美术知识的掌握,也通过和谐的师生对话和关系建立了美术展示的自信和兴趣。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与其他科目的学习相比,美术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学校为学生安排的美术课程很少,这就为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成为美术教师首要克服的困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拓宽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内容,要利用科学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基本的绘画技巧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从生活中的物体进行练习,简单的桌椅板凳、篮球足球等体育用品都可以成为学生绘画的对象。当学生对这些基本的绘画内容掌握得比较熟练时,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进行一些略有难度的绘画训练,一些比较复杂的物体可以成为教师为学生拓展学习内容的对象。
3.欣赏世界名画,提升鉴赏能力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部分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把教材内容中与美术鉴赏相关的内容一笔带过,只是走马观花地带领学生简单地过一遍,并未真正地教会学生如何鉴赏美术,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美。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规避这一问题的出现,重视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接受到的美术教育更加完整,从而起到"美育"的效果,更加接近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例如,教师在执教《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展示世界名画,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精神內核。如,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画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便可引导学生在观察这幅画的同时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进而更好地感受这幅作品中对劳动者的赞美以及对剥削者的痛恨;展出《星月夜》,则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内心疯狂的精神世界与焦躁不安的心情。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透过美术作品读懂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促使学生的鉴赏能力不断提升。
4.创设直观情境,丰富学生鉴赏体验
美术本质上是一门视觉艺术,只有带给学生直接的视觉感官体验,才能优化学生鉴赏、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对美术知识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和处理,再通过图像、动画或者视频等形式呈现和展示出来,创设良好的视听情境,让美术课堂变得声情并茂,带给学生多样化的外部感官刺激,优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鉴赏体验,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授《色彩风景画》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主要以风景画色彩知识进行讲解,为了加深学生们对风景画色彩的理解,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创设了直观的教学情境。上课后,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些色彩风景画作品,如,莫奈的《阿让特伊附近的杨树》、梵高的《粉红色的果园》等作品,让学生们感受色彩风景的特点,随后,笔者再让学生们挑选一幅作品,加入自己的构思与想象,创作一幅全新的风景画。这样一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创设直观情境,丰富了学生的鉴赏体验。
5.科学合理评价,提高创作积极性
初中生的感性要远远多于理智,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和认可,也十分在意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多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使学生在色彩学习当中能够得到成就感。
课堂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是初中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画作进行分享,并且让学生向其他同学来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述自己在绘画创作当中的感受,这样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第二是教师的评价,由于初中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在进行色彩绘画创作时,更多情况下是一种随心的行为,个性化比较明显,教师需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要持宽容和鼓励的态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时,教师要能抓住学生这一阶段的特点,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方式,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下开展美术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并为学生今后的美术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仁.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18).
[2]李昕.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