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家国情怀,助力高中历史教学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高焰军
[导读] 高中历史教学是历史教育阶段中最具优势的时期,历史教材教学作为传承和发扬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教书育人更是重中之重,教育部始终贯彻和落实这一理念,这就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将家国情怀教育传授给学生,动用各种有效深化,帮助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荣辱观。

高焰军   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第一中学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是历史教育阶段中最具优势的时期,历史教材教学作为传承和发扬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教书育人更是重中之重,教育部始终贯彻和落实这一理念,这就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将家国情怀教育传授给学生,动用各种有效深化,帮助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荣辱观。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深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118-01

        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我国的文化正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这种现状已经对新时期的青少年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对家国情怀的教育优势,将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多维度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家国情怀教育,增强学生的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深化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对学生的德育效果比较显著,把家国情怀教育和高中历史教学相结合,这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体现。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而历史当中的知识内容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同样的功能作用。历史课程教学中,通过历史资料的应用对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优势得以发挥,让学生形成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尊老爱幼以及孝敬父母的道德理念进行培养,这对学生的德育效果就能良好呈现。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的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有着促进作用。家国情怀是依托国家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国家敬仰和对家庭爱戴的重要内容,是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家国情怀和高中的历史教学进行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当中进行落实,就能将历史教育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就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深化家国情怀教育
        (一)立足于教材知识,深化家国情怀
        教材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进行历史教学的主要依据,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深入把握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挖掘其中包含的家国情怀,对学生进行渗透,让学生在历史知识当中能够深刻的感受到英雄事迹以及古人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教材中的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等等。比如甲午中日战争就体现出了清爱国官兵较为崇高的思想观念和家国情怀,为了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完整起身反抗,尽管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这种保家卫国的思想和行为值得学生学习,这也是对高中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素材。除此之外,通过这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还可以运用邓世昌的事迹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英雄的可敬,民族的神圣,让学生能够拥有这样的民族英雄而感到自豪,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深化家国情怀
        在以往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数采用的都是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没有关注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被打击,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严重缺乏,限制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为了提高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探索适合现代学生学习状态的学习方法,改变课堂现状,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家国情怀。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和鸦片战争相关的影视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积极渲染课堂氛围。将鸦片走私的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以及当时鸦片战争的情况更加生动、具体的展示给学生,通过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促使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得到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理解,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深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三)拓展实践活动,深化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其史料内容是相对客观的,教师的教学工作要立足教材知识,深度发掘知识内容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元素,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联用,推进家国情怀教育的深化。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开展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让学生明晰家国情怀的本质,增强学生的情感归属意识。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就可在课余时间组织博物馆参观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文物之中,感受革命的过程,为学生提供“触摸历史”的机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在课余时间内拜访市内的老红军,聆听老党员的教导,感受革命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在活动结束以后,学生学习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会更加主动、积极,教师对此也要深化家国情怀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在内心中形成浓烈的爱国情感,学习先辈的不屈精神。
        (四)提升教师的队伍质量
        严格把控教师队伍的入口,从招聘环节就要严格,高中历史老师硬性招聘条件是本科历史专业,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从事教育工作,或者不用非历史科班的人从事历史教学。为了更好的优化教师结构队伍,对已有的历史老师进行深造培训,从专业知识结构到教学方法的培训。对于老师自身而言,在教育观念上,老师要时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端正教学理念,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到高中教学。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工作。目前我国的教学工作者主要是通过评定职称进行管理教师队伍,在深化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可以打破职称的终身制,合理确定高中老师的职称比例。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标杆意识在教务工作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结语:
        总之,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无数家庭组成了我们伟大的国家。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更要加强对高中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其热爱祖国、敢于奉献、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参考文献:
[1]唐吉祥.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选用衔接微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1):81.
[2]郑新领.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性教学策略探讨[J].高考,2021(04):1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