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金平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 四川 泸州 646100
【摘要】立足曲线运动教学探析高中物理教学,有着积极的价值。文章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物理教学中曲线运动教学对策探究:加大教材分析力度,找准教育实践着力点;深入分析学情,引领学生高效自学;加强物理教学设计,妥善展开育人工作;积极教学评价,完善物理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中物理;曲线运动;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117-01
当前高中物理曲线运动教学问题主要有:教材深耕效率较低,学情分析不到位,教学设计思想欠佳,教学评价缺位等,影响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育成效。为此,高中物理曲线运动教学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下面,进行具体的教学对策实施进行探讨:
一、加大教材分析力度,找准教育实践着力点
曲线运动教学主要有两个知识点:一是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二是曲线运动现象的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和探讨其差异,进而引出与曲线运动方向和速度有关的问题,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能降低物理知识理解难度,而后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回忆一些生活化常见现象,如汽车行驶经过弧形路面、钟摆运动等,在学生观察思考前提下使学生明晰曲线运动方向处于时刻变化状态,曲线上一点切线方向是某点速度方向。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结合矢量特征明晰曲线运动属于变速运动。针对物体曲线运动有关条件的研究教师通过深耕教材设计实验,鼓励学生立足生活进行举例,最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加以分析。教材内容是对之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补充,助力学生进一步完善力与运动关系知识体系,为今后物理知识学习与实践打下基础。
二、深入分析学情,引领学生高效自学
受初中阶段影响,“曲线运动属于变速运动”这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讲存在一定学习与理解难度。在明晰学情基础上教师规设如下教学目标,旨在引领学生高效自学。体悟曲线运动奇妙之处,深入生活探析曲线运动现象,参与探讨活动,能动手实践解答曲线运动问题。“曲线运动概念”“确定物体曲线运动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属于学生自学重点,“运用曲线运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属于学生自学难点。在此前提下关注学生自学状态,为教师加强教学指导指明方向,继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三、加强物理教学设计,妥善展开育人工作
教学设计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载体,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因此,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加强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育工作:第一,实验导入。良好的导论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为教师介绍理论内容提供条件。例如,教师为引领学生明晰“运动的同时性”概念可进行“蜡块的运动”实验,在实验用玻璃管内放置红色蜡块,让蜡块在玻璃管内运动,同时水平匀速移动玻璃管,在移动80cm时蜡块移动到玻璃管另一端,全程耗时20s,而后引领学生思考蜡块运动现象。有些学生通过建立坐标系的方式解决运动问题,结合公式计算得出蜡块运动速度,用物理语言描述蜡块运动轨迹,使学生明晰实验中蜡块做直线运动,并为学生深入解析物体运动现象及问题奠定基础;第二,创设情境。为助力学生减轻学习压力,通过知识迁移学习实践,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旨在激活学生物理思维。例如,教师在进行“速度、位移的合成及分解”教学时,可设某段时间中x1、x2为两分位移,二者夹角为θ(见图1),引领学生分析对应时间段合位移大小,使学生能在解决问题同时注意位移合成“同系性”“同时性”“同物性”。在理解速度的合成及分解内涵时可设某时段两分运动速度是v1、v2,二者夹角为θ(见图2),分析对应时刻合速度v的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同时明晰速度分解是合成逆运算。再如,教师还可创设“生生互动”情境,在讲解“合运动性质”知识时可规设具有开放性的探讨性问题,如“探讨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性质”“讨论两个互成角度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合运动性质”等,通过“生生互动”掌握物理知识;第三,学生实践。为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除规设议题外,还需为学生自主实践提供条件,例如教师可引领学生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钢球,而后放手让钢球自然滚动,观察钢球运动情况,同时记下钢球运动轨迹,而后教师鼓励学生分析桌面受力情况及摩擦力方向。在此基础上将磁铁放在斜板一旁(见图3),重新做上述动作,学生观察钢球运动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明晰钢球在做曲线运动,并分析斜面受力情况及引力方向。将操作用的钢球改为木球(大小相同),观察木球运动轨迹,分析此时斜面受力情况。教师在学生操作及探究基础上抛出粉笔头,鼓励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分析粉笔头受力情况。待学生实操完毕后教师绘制表格,将钢球、木球、粉笔头运动轨迹及受力情况记录其中,指引学生对比分析,使学生明晰首个钢球做的是直线运动,木球与之运动形式相同,第二个钢球受与运动方向存在夹角的力影响做曲线运动,抛出的粉笔头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为此其做曲线运动,继而使学生明晰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第四,随堂小测。随堂小测是教学设计关键一环,能起到查缺补漏、巩固基础、高效学习等作用,为此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予以灵活运用,例如教师在讲完“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相关知识时可设计若干判断题,如“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可能不变”等,继而通过判断对错扎实记忆基础知识。
图1 图2 图3
四、积极教学评价,完善物理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评价客观、全面、自然的原则的前提下,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学习反馈、教学指导等功能。例如,激励性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实验任务,加强师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在引导和教育学生中的作用,绘制思维图,引导学生梳理物理知识的脉络,复习所学内容,通过填充思维导图针对学生物理学习结果进行自评,提高学习效率,使高中物理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刘荣锋.浅谈高中物理“曲线运动”教学中的策略优化[J].考试周刊. 2016(18).
[2]甄士江.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曲线运动[J].理科考试研究.2016(03).
[3]魏荣芳.从新课程角度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曲线运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