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孙克
[导读] 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数学科目的启蒙阶段,对数学的认知还处在十分幼稚的阶段,尚未建立数学逻辑思维,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动力,因此怎样把数学教学趣味化,让学生保持对数学科目的好奇心就尤为重要。

孙克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大刘庄乡学区  054900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数学科目的启蒙阶段,对数学的认知还处在十分幼稚的阶段,尚未建立数学逻辑思维,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动力,因此怎样把数学教学趣味化,让学生保持对数学科目的好奇心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化;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113-01

        引言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推理能力十分有限,思维还处于发展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整体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趣味性教学方法最主要的作用就在于突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愉悦,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有效激发。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低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少,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如果数学课堂过于枯燥、乏味、单一,他们就没有兴趣学习了。趣味性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考虑为学生创设趣味性情境,营造有趣的数学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牧羊人在山上养了17只羊,每天都给这些羊非常好吃的青草。”并在黑板上画出17只羊。继续讲故事:“有一天,这个牧羊人发现青草变少了,仔细寻找后得知,原来这些青草被另外的21只羊吃掉了。牧羊人非常善良,把这21只无家可归的羊也收到了羊圈里。”这时,我提问:“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多少只羊?”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17只羊。”我又问:“真的只有17只羊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数学王国里,让我们一起寻找吧!”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把复杂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再如:在教学“连减”这一知识点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前几天,小红的妈妈买了20个苹果,昨天早上小红嘴馋,和弟弟一起吃了5个,还剩多少个?”学生马上回答:“15个。”我继续追问:“到了晚上,小红又拿了7个苹果分给她的朋友们吃,你们知道小红的朋友们吃掉了多少个苹果吗?还剩多少个苹果呢?”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精神一下子都集中起来,露出了认真的神情。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创设趣味性情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利用比赛的竞争性,构建趣味性课堂
        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各方面仍处于初步形成时期,但是学生却普遍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愿意在课堂中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遭受打击,甚至如果教师某一个问题未让有积极性的学生进行回答则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这一学习特点,教师则可以利用好这一点来展开课堂数学竞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10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在传统教学时往往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大量的课后作业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虽然课后作业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学生课后作业量过大则导致学生课余时间遭到了大量的压榨,学生将会把数学教学活动当作为一种教学任务来完成,在完成课后练习时缺乏学习兴趣。这将会进一步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来布置教学竞赛,转变学生的训练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要给予难度相同但数值不同的习题,所有学生都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习题,学生每做对一题可以获得一分,最终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而教师可以为得分最高的小组准备一些奖品,甚至可以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数量,而对于得分最低的小组则需要加强练习。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来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用心完成每一道习题,也愿意为整个团队而努力,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成部分,从而不仅可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利用绘本进行趣味化知识教学
        绘本的融入可以发挥很多实际效果,首先,合理使用绘本素材可以很大程度提升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低年级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兴趣的驱使,学生如果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会对课堂学习更加积极,教学的参与程度会更高。绘本故事能够很好地发挥这一效果。教师结合教学知识点合理引入一些故事范本,可以让学生通过不一样的角度和方式学习新课内容。学生会跟随故事的引导循序渐进地探究知识点,并在生动有趣的故事背景下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内容的实质。这种教学方法贴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给课堂注入更多活力,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比如在教学了“角的初步认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引入《角的家族》这个绘本中的故事,故事中以家族舞会为主线,将“角的初步认识”中的知识串联起来,共同续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天,角的家族要开舞会,族长邀请各种角前去参加……教师可以给学生朗读故事的开头,随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将故事续编下去。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各种角更加熟悉,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印象,让课堂教学有更好的实施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兴趣为主导,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根本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成效,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杨淑真.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新课程,2020(40):94.
[2]魏金花.趣味化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94):107-108.
[3]禹海燕.小学低年级数学的趣味性教学方法探讨[J].情感读本,2018(36):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