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梅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市 300070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是我党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新时期指导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的重要思想。在高校学生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更是一种历史必然与现实需求。同时我们发现,现有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新时期的工作需求有着一定的差距,如思政教育主体性缺失、实践教学滞后性明显、育人工作创新性不足等问题。遂针对性的提出了开展启发式教育新模式、实施多学科融合新实践、创新网络化宣传新机制等工作建议。以期促进高校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一批有理想、有抱负、有信念的美丽中国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校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150-02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成就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改革脉络和当今世界的时代走向,形成了我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其在党的行动指南中的重要地位。2018年3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其在国家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指导地位得到了国家根本法的确认,明确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全面统一,体现了我党和人民意志在思想层面上的高度一致。[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与思想准则,更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要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一、高校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
对我党而言,延续和发展党的历史成就,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深化改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需要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培育出一代代可靠的接班人。
1、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中,要求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3]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研究愈发重视,多次提出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紧抓牢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权,“要重视保障机制、强化教育工作、开展实践养成,在国家文化建设和国民素质提高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并以此培养出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
2、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思想认识水平
作为新的历史时期我党的重要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指导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而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接班人,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中国的实践者,构成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人才基础。[5]为此,我们必须积极用党的理论引领青年学生、武装他们的头脑、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让青年学生从党的重要思想武器中汲取精神力量,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6]
3、有促于引领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公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程度是决定一个国家民主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校学生作为民族精神的接班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对当前时政热点问题和国家先进思想理论的了解是必然需求。[7]而有鉴于当前网络世界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高校学生群体的政治鉴别能力又相对薄弱,思想状态较不稳定,就更需要加强在学生群体中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工作力度。[8]
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是我党在教育战线的重要战斗堡垒,也为全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的青年骨干党员。因此中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这项工作应当以培养出一批批党和国家的忠诚卫士和合格建设者为目标。[9]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面临的问题
新时期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文化高度富裕和网络时代的发展不约而同的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定位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对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文化教育、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造成了冲击。[10]2017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在答中外记者问中就提到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配方”陈旧、“工艺”粗糙的问题。陈部长认为,对于正处在转折期的我国高校思政工作而言,现今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于亲和度较弱以及对应性不高等方面。
1、教育教学主体性缺失
学生在高校思政教育流程这一与人相关的复杂体系中,是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的,学生群体不应当是单纯接受改造的客体。[11]人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对象和根本实施者,其有效的运行需要双方的共同参与,而从现有的大量教育实例来看,很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一种割裂的主客体关系而非双主体关系。特别是在课堂上,呈现出的是以灌输式教学、被动式接受为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在这里没有得到重视。在面临境外大量不良信息的冲击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很有可能会因缺乏主体性而不断下降。[12]
以教师的灌输式权威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思政课堂的常态,其缺乏和学生的互动交流,那么激励式教学也就无从谈起,从而导致学生也很难从中获得价值满足。高校思政教育具有其独有的特殊性,通常来说其课程的学习成果是无法通过考试来量化的,这也间接导致了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被忽视。
2、实践教学滞后性明显
在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考虑到学生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课堂教学仍占据了主要地位,开展的校外第二课堂实践仍显不足。[1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是依照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本来进行的。这就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实践会出现脱节的情况,特别是涉及到国内国际热点新闻等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话题时,仅有较为枯燥的理论讲授,没有融合与现实生活挂钩这一要素,这种情况下很难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也不能够对学习效果产生正面激励作用,也就无法真正意义上的提高高校学生对党的重要思想理论的认识水平。[14]
3、育人工作创新性不足
鉴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社交在青年学生中的风靡程度,在思政教育工作者由于认知错位等原因错失这一宣传教育阵地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青年学生群体被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课堂教学自由化理论、反对人民民主专政的言论等不良信息所包围、侵蚀、同化。[15]
同时由于教师年龄结构的问题,很多时候新媒体融合教育等创新型教育教学方式的重视程度与开发都过于滞后。或是多数由精通网络技术的学生来进行维护,却缺乏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指导,很难达到宣传教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三、促进高校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建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社会治理实践所凝结的智慧结晶。值得全国人民共同学习、共同发扬。高校学生作为承担着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历史使命的群体,必须深刻领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其也指导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断迈向新时代。为此,对如何加强这一重要思想理论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学习宣传,提出以下建议:
1、开展启发式教育新模式
作为学界讨论的热点,新的教育理念中所强调的“启发式”教学对理论学习效果的提高有着不小的作用。[16]“启发式”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权威灌输式教学模式,采取的是双主体、甚至是主客体倒置的结构,其将学生这一受教育者全体放在了中心位置,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则主要担任辅助角色,帮助学生自行探索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达到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的目的。其表现形式可以有课堂小组讨论、课上即兴演讲、课后分组实践等多种形式。
2、实现多学科实践新融合
强化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学习效果,务必要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体会有助于受教育者在课堂之外、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双眼去真正看到、感受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国的不断进步和人民幸福感的稳步攀升。充分体会到这一伟大思想的强大活力和感召力,随后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对这一伟大理论成就的主动宣传和自主学习中来。
加强高校学生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充分学习和实践宣传不仅仅是思政教育领域的工作重心,也应该是各学科共同的工作抓手。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发展可以更广泛的实现党的思想理论教学与学科教育相融合、与实践教学相呼应,而且学生群体的思想认识水平的提升也有助于改善校园文化氛围,进而反哺其他学科的学习实践。
探索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不但可以让高校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能力,也能进一步突显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辅相成的学习效果。亦可以丰富党的思想理论精髓的宣传形式,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帮助高校学生体会志愿服务精神所蕴含的社会价值与促进意义;参观红色文化基地能够促进高校学生加深对党史国史的理解,坚定爱国主义价值观的树立,同时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党的思想理论成果的深刻内涵和当代价值;革命前辈座谈活动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3、创新网络化宣传新机制
多样化的阵地建设一直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而在这其中文化阵地和网络阵地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文化阵地和网络阵地的建设在新时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渠道的增多,开始进入了相辅相成的融合发展阶段。我们在实现学习宣传主动化、学习自发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文化宣传的优势,掌握校园文化阵地建设的主动权,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和校史校情,开创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理念,借助校园辩论赛、大学生艺术节、校运会、集体舞大赛、青歌赛等学生乐于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等途径加强青年学生对党的重要理论成果的学习和巩固。[17]
同时要加强网络阵地的宣传,组建以青年教师为骨干,优秀学生党员为辅助的网络宣传队伍。[18]教师群体主抓宣传内容的把关筛选,学生党员则负责选取微博、抖音、快手、B站、喜马拉雅等当代大学生使用较为频繁的新媒体渠道发布相关学习资料、宣传视频以及相关实践活动信息。以此为骨架构成一整套的依托于网络平台的党的重要理论思想学习体系,帮助有需求的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实现优秀校园文化的积淀与升华。[19]
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不断学习是时代对全体青年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而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核心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一批有理想、有抱负、有信念的美丽中国建设者。[20]他们会以党为母、以国为家,用时间来谱写青年学子们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
参考文献:
[1] 谢辉.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8(02):11-13.
[2] 王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33):84-88.
[3] 陈海燕.运用新媒体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J].时代报告,2019,(20):26-27.
[4] 李玲,刘锐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方位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6):16-19.
[5] 李建华.推进大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J].现代交际,2018(23):119-120.
[6] 焦佩玉.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工作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1):107-108.
[7] 许小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5):111-113.
[8] 崔振良.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29(05):63-65.
[9] 刘志春,李晓文,赖章敏,邓爱红.高校基层党组织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路径研究[J].决策探索(中),2021(01):36-37.
[10] 王宗礼,周方.网络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及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8,(10):125-128.
[11] 章莉.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分析[J].知识经济,2019(31):111+113.
[12] 张旭军.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3):39-40.
[13] 周璐雯,顾婷,朱凯玲.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状调研及创新对策研究——以湖南本科高校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9(30):230-232.
[14] 韩培花,王乡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新媒体平台中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7):4-5,13.
[15] 原黎黎.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路径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7.
[16] 魏红霞,杨冬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及其激励策略探析[J].武陵学刊,2021,46(01):132-137.
[17] 张丹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实效性研究——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J].昭通学院学报,2019,41(4):21-25.
[18] 杨光坤,李林.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舆情特点及引导路径[J].高校辅导员,2015,0(4).
[19] 孙红.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创新研究[J].青春岁月,2019,(7):54.
[20] 徐莹莹.论高校辅导员如何传播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艺术科技,2018,31(09):209+269.
【作者介绍:朱春梅,女,(1982—)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现任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副书记,高级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