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刘博
[导读]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发展中的头等大事,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语文阅读教学则是教育课程体系中重点的一项组成部分,其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基础知识的积累、写作水平以及综合能力,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中,学生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导致无法保障阅读的深度及质量,由此,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效为其阅读质量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刘博    济南市市中区泉润学校小学部  250000
【摘要】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发展中的头等大事,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语文阅读教学则是教育课程体系中重点的一项组成部分,其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基础知识的积累、写作水平以及综合能力,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中,学生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导致无法保障阅读的深度及质量,由此,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效为其阅读质量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路径展开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161-02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不让问”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得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还保留着较为落后的教学观念,其难以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往往还是采用传统机械式的传输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且教师往往不会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是按部就班的用自身主观意识决定学生应该有什么“问题”,更甚者还会直接向学生讲授标准答案,美其名曰为了提升课堂效率,诸如上述类型的教学模式现象,使得学生的阅读时间与思考空间被严重缩减,使得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犹如空中楼阁,无法掌握思考提问的过程,始终学不会如何阅读[1]。
        (二)学生“不敢问”
        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天性影响,使得其对于教师往往保持着敬畏心理,且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敬而远之绝不开口交流,这就使得其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较为僵硬,不利于其的阅读教学与问题意识的提升,在课堂中,多数学生还会因为怕被教师批评、否决而避免提问,此外,其的思维逻辑能力尚未成熟,其并不具备深度阅读的系统性思维习惯,由此,使得其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仅仅浮于表面,这就使其产生畏惧心理,担心提问会招致同学的取笑,因此,逐渐不在开口。
        (三)家长“不过问”
        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还是将成绩作为唯一的参考指标,在这一体制影响下,导致家长也更注重学生的成绩提升,并将其成绩的高低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划等号,从而在学生的作业阶段,家长过于依赖阅读内容的专项训练,且将“教材知识都是正确的”作为教育理念,从而导致其只是通过题海战术以及与标准答案的对照实现对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判定,严重造成学生的思维程式化,对其的问题意识养成造成了极大的阻碍[2]。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可行性路径
        (一)创设教学情境,挖掘学生问题意识
        古语有言“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且经历比较少,导致其对于新鲜事物抱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需要重视其的这一特点,从而能够为学生创新生动趣味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从而使其能够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阅读教学中去,进而实现对其问题意识的挖掘,实现对其质疑能力的诱发,有效提升其的阅读能力。



        比如,教师在开展《慈母情深》这一文章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或课件等手段为学生讲述多种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故事,从而能够使其沉浸在“母亲这一角色大爱无声,无私奉献”的氛围中,由此引入文章的阅读,并让学生结合自身与母亲之间的真实经历在课堂中发表自己对文章的想法与见解,有的学生说“作者的母亲答应给学生钱去买书,作者应该是高兴的,为什么反而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呢?”有的同学则说“后来母亲又给了作者买书的钱,为什么作者没有买?”等等,其会在多个问题中不由自主的展开思考,使其能够在持续的认知冲突中更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
        (二)师生和谐发展,渗透学生问题意识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教师需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和谐发展,致力于能够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营造优良平稳的氛围与联系,从而确保能够提升学生的信任度,并帮助其消除恐惧心理,打破其在提问质疑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有效强化课堂中的互动性,让学生敢提问,愿意提问[3]。
        比如,在针对《小英雄雨来》这一文章的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在课堂中,需要注意自身的语气以及态度,从而鼓励学生展开提问,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装傻式”问题启发“看到这个文章,你能想到什么?”学生在引导下,则会自然而然的展开思考,有的学生表示“雨来是文章主人公的名字吗?”“他做了什么才会被称作英雄呢?”等,此时教师则需要适时表示鼓励,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在带领其找寻答案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其的问题意识。                (三)借助方法引导,强化学生问题意识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对其“如何提问”“什么样的问题更有价值”等问题技巧的教授,由此帮助其构建系统科学的问题思维逻辑体系,为其今后长远的阅读教学与文学素养提升奠定基础。比如,还是以《小英雄雨来》为例,只有立足课题中心,聚焦重点才能够使阅读更具针对性与导向性,基于此,教师针对“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一中心,可以引导学生聚焦,并进行深入品读,此时学生则可以提出一些更有价值与内涵的问题,如“是怎样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他成为小英雄”“为什么文章中总是出现这一句话”等,由此保障学生的阅读深度,并使其学习借助“文章的眼睛”进行提问的阅读学习方法,帮助其发散思维,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与思维习惯,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对于学生其他提问技巧的传授,例如抓住矛盾保障问题思考性技巧、突出特点,保障问题拓展性技巧等,由此在各式各样的阅读提问方法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于文章的理解,在保障提升其问题意识与阅读技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其的文学素养。
        结语:综上所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其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正所谓学贵有疑,教师需要重视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诱发与强化,并帮助其建立合理系统的问题意识思维体系,使其愿意问、敢问、擅问,由此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度把握与理解以及其语文素养的提升,推动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丽香,探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路径[J].教师,2020,(24)
[2]钟恒才,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8,0(1)
[3]丁喜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20,(9)
[4]杨应会,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