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实施本土彝族服饰文化教育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毛一帆
[导读] 我们永仁县素有“民族风情园”的美誉。永仁的彝族人民创造了独具一格的服饰文化,具有1350年乡村赛装T台历史,永仁县的特色就是以永仁直苴彝族服饰文化特色为主,展现了国家民族团结教育的需求。我们在幼儿教育美术活动中努力实践永仁直苴彝族服饰文化教育,从实际出发,通过多途径,学会发现彝族服饰的色彩美、挖掘彝族服饰资源为幼儿美术活动提供素材,以此丰富幼儿的视觉,更好地激发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造兴趣。

毛一帆    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城区幼儿园  651499
【摘要】我们永仁县素有“民族风情园”的美誉。永仁的彝族人民创造了独具一格的服饰文化,具有1350年乡村赛装T台历史,永仁县的特色就是以永仁直苴彝族服饰文化特色为主,展现了国家民族团结教育的需求。我们在幼儿教育美术活动中努力实践永仁直苴彝族服饰文化教育,从实际出发,通过多途径,学会发现彝族服饰的色彩美、挖掘彝族服饰资源为幼儿美术活动提供素材,以此丰富幼儿的视觉,更好地激发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造兴趣。
【关键词】彝族服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157-01

        《纲要》提出幼儿美术的价值在于它能激发兴趣,培养幼儿创造与创新思维,给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升,中班幼儿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提高。在欣赏活动中,幼儿也懂得选择性喜欢易于描绘的或令人观赏起来愉悦的物体,以及色彩鲜明、构图简单、空间关系清晰的美术作品。
        永仁县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北边,是云南北大门。我们永仁县素有“民族风情园”的美誉。永仁的彝族人民创造了独具一格的服饰文化,具有1350年乡村赛装T台历史,历史悠久。永仁直苴彝族服饰名誉不止流传于当地,甚至享誉中外,在“2016北京秋季国际时装周”大放异彩,令观众眼前一亮。在参加昆明、上海、北京、等文博会时赢得了满堂喝彩,被誉为“指尖的艺术、心灵的花朵”。永仁的彝族服饰构图精美、工艺独特,色彩艳丽且寓意深刻,具有较强的欣赏和研究价值。每年的正月十五“赛装节”和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彝族同胞们都会穿上彝族服饰赛美、赛歌、赛舞。彝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对幼儿教育秉承特色赛装传统文化,可以使幼儿美术活动在现代文化熏陶下汲取彝族民间文化精髓,吐故纳新、陶冶情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传承的种子,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和认同本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实践永仁直苴彝族服饰文化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彝族服饰的色彩美、挖掘彝族服饰资源为幼儿美术活动提供素材,以此丰富幼儿的视觉,更好地激发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造兴趣。
        (一)在绘画活动中实施本土彝族服饰文化教育。
        绘画活动是引导幼儿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如蜡笔、油画、彩色铅笔、彩色水笔、毛笔、纸、布、绢、水粉颜料、墨等等,通过线条、色彩、形状、构图等美术语言来表达幼儿的所思所想,创造出多样的视觉形象。绘画活动是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幼儿绘画只是手段和方法,画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绘画这一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性,培养美的情操和陶冶美的人格。


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我们永仁本土彝族服饰构图精美、工艺独特、色彩艳丽等特色,激发幼儿主动观察,给予幼儿自我表达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彝族工艺品,如:山茶花,马樱花,老虎腾图,鸡冠帽等等……使绘画活动成为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有效途径。幼儿的绘画并非要求幼儿真实地将事物的逼真形象再现于纸上,而是将画纸作为幼儿表达自我的舞台,任由幼儿发挥,通过丰富多样的绘画活动,幼儿能从中认识这个美丽的世界,陶冶情怀,从而热爱彝乡的美、憧憬彝乡的生活。
        (二)在手工活动中实施本土彝族服饰文化教育
        手工即运用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如剪刀、尺子、胶水、纸、泥巴、橡皮泥、石头、竹片、果壳、木块等物品,通过剪、粘、刻、织、捏、折等方式,用一些素材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广博的彝族服饰文化中蕴藏着许多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藏,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创作、传承了很多丰富的手工艺术,这些手工艺术慢慢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幼儿教师应从这些丰富的手工艺术品如:花围腰,花马褂,花包包,花鞋子,花鞋垫等,具有特色的永仁直苴鸡冠帽中寻找一种容易被幼儿接受的切入点或教育方式,寓教于乐,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渗透本土彝族服饰文化教育
        幼儿美术素养的提高来源于其美感的逐步升华,而幼儿美感的形成与提升则是在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感受形式美和内容美中丰富审美经验。永仁直苴彝族赛装历史悠久,乡村赛装T台具有1350多年,积淀了许多优秀的彝族刺绣工艺作品,如:直苴彝族服饰、鸡冠帽、花围腰、花包包,羊皮褂、花马褂,花鞋子……等等,教师可从丰富的传统彝族服饰刺绣文化中选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优秀作品,借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教师选取的美术作品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阶段。
        (四)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本土彝族服饰文化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可将我们永仁县本土彝族从一点一滴中感受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多彩。饭前、教学活动之间、午睡前、离园前等小块时间也可以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如:听彝族传说故事《火把节来源》、《赛装节》、《鸡冠帽的传说》打跳游戏《阿老表》和《啊么么》等,欣赏彝族刺绣的工艺品如:《花衣服》、《花马褂》、《花围腰》、《花包包》、《月琴》、《鞋垫》、《花鞋子》、《羊皮褂》、半成品点彝族刺绣品《山茶花》、《马樱花》、《老虎图》、《彝族腾图》等,也可以在班里进行《赛装》比赛活动等,使彝族服饰传统文化逐渐影响到幼儿。
        尽管我们在美术绘画、手工,美术欣赏和一日活动中才学习彝族服饰的构图、配色、设计等,但这彝族服饰文化教育带给我们的影响却在孩子的气质里、生活里慢慢熏陶,培养孩子传承彝族服饰刺绣文化及孩子爱家乡、爱祖国的情结,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2001年7月2日教育部颁发;2-3页:;
[2]王琨,《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旬刊)、《在美术活动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2004年第八期,18-19页:。
作者简介:毛一帆,1976年11月,女,彝族,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城区幼儿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