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下的张掖红色基因校本化传承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熊生杰
[导读] 甘肃张掖是红西路军战斗最为惨烈、牺牲最多,也是红西路军最后战斗的地方,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积淀。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把红色基因融进高中校园,培养高中生责任与担当意识,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大使命。

熊生杰   甘肃省张掖市实验中学  734000
【摘要】甘肃张掖是红西路军战斗最为惨烈、牺牲最多,也是红西路军最后战斗的地方,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积淀。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把红色基因融进高中校园,培养高中生责任与担当意识,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大使命。
【关键词】党建引领   红色基因传承  校本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192-02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是对传统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重要传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正能量,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红色基因”这一宝贵的资源,将其引入到学校教育中来,通过党建引领,全面推进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切实增强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做到“把红色基因融入民族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甘肃张掖是红西路军战斗最为惨烈、牺牲最多,也是红西路军最后战斗的地方,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积淀。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张掖视察工作时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适逢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把红色基因融入高中校园,培养高中生责任与担当意识,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大使命。
        一、坚持党建引领红色基因传承
        学校是红色基因传承的主阵地,党的十九大要求:“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就需要学校党组织深入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切实增强做好学校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牢掌握红色基因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把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学校党建工作、课程建设、德育建设、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健全红色基因传承体系,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在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方面的核心引领作用,进而让红色基因深深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灵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的“红色少年”。
        二、推动红色基因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各学校应积极探索推动红色基因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以张掖市实验中学为例,学校一是积极引导思政课教师担任班主任,让思政课教师积极靠拢德育主阵地,促进思政课与德育课深度融合;二是思政课教师积极与学校德育部门联合开展“红色手抄报”、 “红色黑板报”、“红色主题演讲”等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三是思政学科组积极开展“红色基因传承”专题研讨交流会,探索如何在日常的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红色基因,推动红色基因在政治课堂教学上传承;四是思政学科组利用特殊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开展红色主题研学活动,把红色基因传承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使学生在走访中发现,在发现中传承红色基因。
        三、建设富有校本特色的红色教育场馆
        学校致力于挖掘校本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使学生在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中涵养学生品格。
        1.建设富有校本特色的红色主题场馆
        张掖境内红色遗迹众多,既有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兴办教育的足迹,又有爱国人士高金城义救红军的事迹,更是红西路军最后决战的地方,为了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的种子植入学校每一位同学的心田,各学校应积极深入挖掘红色校本文化资源,从外部环境氛围创设开始,建设“亭、场、馆、院”等特色场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具像存在。以张掖市实验中学为例,学校校址原是明清时期的东教场,1937年1月下旬,马步芳100师300旅旅长韩起功伙同当地反动民团,在东教场、王母宫、牛王宫、下滩子等地多次残杀和活埋被俘西路军共2120人,其中活埋1633人,枪杀、刀砍407人,烧死53人,扒心、挑喉、割舌、断筋残害致死27人。尤以东教场活埋人数最多,时称“万人坑”。被敌人活埋,侥幸从万人坑爬出来后流落张掖的西路军战士马玉莲,就是韩起功血腥屠杀被俘西路军的见证人。学校可结合这一历史事实,打造红色记忆设施,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
        2.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如校园草坪空地上设计摆放红色主题雕塑(人物雕像、事迹雕塑等),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布置适量的红色主题画作,开展红色主题月活动,期间让学生读红色书,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尤其是红西路军征战河西时自编自唱的抗战宣传歌曲),创作红色诗歌等,对在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和事迹宣传;校园电子屏和校园广播站不定期播放或讲述西路军征战河西、血战张掖的小故事,让以“西路军西征精神”为内核的红色文化谱系弥漫校园,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红色英雄情怀,促进学生“红色”品格和家国情怀的养成。
        3.融合特有的校外红色文化资源
        张掖境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也为各学校融合外围空间资源提供了很好的传承条件,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梨园口战斗遗址公园,高金城烈士纪念馆、山丹艾黎纪念馆等二十多处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走出校门,不断丰富红色基因传承的内涵,构筑“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空间,拓展学习和传承红色基因的领域。
        四、建构系统的红色校本课程体系
        各学校应积极探索把学生“红色品格”的养成和课程建设的实施有机融合起来,采用国家课程渗透、校本课程拓展、创新课程提升等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促进“红色品格”的形成。
        1.国家课程渗透
                学校探索通过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一些改造挖掘,跨学科、多维度进行红色基因的渗透和传承。如,学校可以在语文、政治、历史、地理、音乐和美术等文、史、艺学科中,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红色基因,有机整合教学内容,通过“串课”这一教学方式的尝试,进行红色基因的渗透,语文老师可以尝试把历史、地理、艺术中的相关“红色内容”引入语文课堂,同样的,史、地、艺学科老师也可以相互引用相关课程中的“红色内容”,在红色传承中合力培育学生的品格。
        2.校本课程拓展
        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指出,要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由学校组织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高中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家国情怀”为目标追求,围绕立志、爱国、理想、忠诚、团结、诚信奋斗等关键品格,从国家、社会、自然三个维度出发,确立校本课程学段目标,编写开发西路军征战张掖,路易艾黎在山丹,高金城义救红军等系列校本教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重大事件支撑、重点内容学习和主题研学活动等形式加以推进和呈现,促进学生“红色品格”的养成。
        3.创新课程提升
        除按要求开设好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外,学校也可以依据校本学情创新课程形式,积极探索开展富有校本特色的红色体验课程。如尝试开设红西路军精神体验园,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以红西路军故事会、红军诗社、西路军剧社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西路军精神”体验与实践活动,在红色传承中培育学生“红色品格”。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活动
        各学校积极协调,创新思路,在校园内持续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渗透红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红色情结。
        1.组织专题党团课
为全体师生上红色主题教育党课,使广大师生重温党的成长历程和党凝聚党心民心的历史经验,领悟新时代凝聚党心民心的现实启示,通过主题党课,使党员们进一步了解了我们党的成长史,理解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了师生们的理想信念。
        2.组织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
        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进一步加强党员教师党性教育,组织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开展“追忆革命征程,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团日活动,感受红色情怀,追忆革命精神,净化师生心灵。穿红军衣、走红军路、吃红军饭,了解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悲壮历程,引导党员教师感悟红色力量和精神,坚定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的信念。
        3.开展红色主题演讲比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好红色基因,开展师生主题演讲比赛,如教师可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做四有好老师”主题演讲比赛,学生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建设者”主题演讲比赛等。通过昂扬向上的主题,丰富多彩的内容,引导师生缅怀革命先烈,继承红色基因,充分展示广大师生锐意进取、比学赶超的坚定决心和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良好风貌,同时促进良好班风、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
        4.举办红歌会
        各学校根据各自的实际组织开展举办 “红歌嘹亮、我心向党”红歌会,让全校师生满怀激情唱响耳熟能详的歌曲,用激情四溢的歌声、铿锵有力的旋律,抒发热爱党、歌颂党、祝福党的真挚情感。
        5.召开红色教育主题班会
        每学年由学校德育部门牵头负责,各年级组统一组织召开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6.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学校团委在合适的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参观高金城革命烈士记念馆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先烈先进事迹,增强爱国心,坚定理想信念,立志发奋图强。
        7.精读红色书籍
        立足书香校园建设,在营造浓厚读书氛围的过程中开展一次“明党史、感党恩、跟党走”读书活动,组织全体师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红色文化阅读,了解红色故事,加强党史知识教育,感知党的伟大及丰功伟绩,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8.制作红色手抄报
        每学年学校德育部门组织各班在读书活动中制定一份红色文化读书手抄报,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家国情怀,让学生思想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心灵得到触动。既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能力的平台,又帮助学生们加深理解,对他们日渐形成的健康人生观、价值观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9.出版红色黑板报
        每年“七• 一”期间,组织每个班级刊编一期以革命故事、历史名人、党史小知识等红色题材的黑板报,在醒目的地方悬挂新时代爱国名人画像、爱国名言,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感知红色文化内涵,激励广大师生向英雄学习,珍惜美好生活。
        10.宣讲红色党团课
        每学年团委结合学校党团校培训活动,邀请老党员、老干部走进校园、走进班级作建党丰功伟绩报告、讲革命故事,加深青少年学生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感情。
        11.学唱红色歌曲
        每学年学校精心策划组织学生开展课前一支歌活动,全体学生学唱红色歌曲。通过学唱红歌活动,重温红色经典,让每一位学生学会用心感悟经典歌曲中的精神和力量,达到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传承民族精神的教育目的。
        12.观看红色电影
        每学年由团委负责,利用校园网络多媒体播放革命历史,尤其西路军题材影片,组织学生交流观后感,感受红色经典作品的时代魅力,使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革命精神”的真谛,激发学生的爱党之情、报国之心和成才之志。
        13.组织校外红色研学活动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与红色旅游景点的共建,开辟校外红色教育活动阵地。做实“研学游”,一是结合寒暑假定制一次红色研学之旅,寻访西路军在张掖甘州、临泽、高台、肃南等战斗遗迹;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展寒暑假“红色景点打卡”活动,以红西路军纪念馆、战斗遗址,路易艾黎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完成寒暑假一两次打卡;三是尝试组织模拟红军西征路,沿着红西路军1936—1937年在张掖的战斗路线,实地感受、考察、参观战斗遗址、纪念馆所等。让学生通过这些校外红色活动阵地的寻访实践,使学生切身感受西路军的艰难处境,以及在艰难处境中表现出来的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忠诚和顾全大局、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作为新时期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在党建的引领下,以学校教育为依托、家庭教育为补充、社会实践为延伸,把传承红色基因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中学生有机结合起来,身体力行,努力推进红色基因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使红色基因的传承与新时期学校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和价值遵循,不断引领中华民族的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西路军•河西浴血》 冯亚光,2009.1  陕西人民出版社。
2.《西路军征战张掖》  中共张掖市委党史研究室、张掖市红西路军精神研究会编著,2016 甘出准059字第1000号(2016)046号。
(本文系甘肃省张掖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社科课题,课题立项号:ZYSK20210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