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李松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李松成
[导读]

李松成     湖北省仙桃市仙桃荣怀学校高中部  4330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182-01

        很多教师反映,上课效率不高,一篇课文或者一个章节的内容讲解后,一些学生收获不大,有的同学甚至跟没有学习一样。连最基础的题目都不会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的问题当然是一个方面,但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我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我们上课的方式或者方法有问题,如何打造高效课堂。那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1、上新课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有的老师喜欢在上完课离开教室之前喜欢跟学生扔下一句:下节课我们学习第×章第×节,或者第×篇课文,大家抽时间将它预习一下。其实,这句话说了跟没有说差不多。到明天来讲课时,如果您调查一下您的学生的新课预习了没有,您就会发现真正预习了的同学并不多,而且预习了的同学顶多只能算是浏览了一下,他们连课后习题都不能独立完成。换句话说,这些预习了的同学跟没有预习的同学强不了多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首先高中生课余时间本来就不多,而且还有很多老师上课就讲新课,下课就留作业。这些作业学生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的。学生不是机器,他们也需要吃饭和适当的休息,这样一来,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预习新课。而且预习新课前如果老师事先不给学生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他们也只能是漫无目的的将课本随便看一看,这样的预习不会有什么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地预习呢?
        “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我们得拿一点课堂课时间来给学生做预习,这样学生的预习时间就有了保障。在学生开始预习之前,我们要给学生设计几个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预习新课,然后让他们利用新课上的知识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这样学生预习的时候就会认真看课本,因为只有认真看了课本才能将老师设计的问题解决。如果学生自己看了课本之后还不能独立完成老师设计的问题时,课堂上老师讲新课的时候他就一定会认真听讲。这样我们的学生的预习才是有效的预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现在从小学到高中,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以文字、图形、色彩及动画的方式,将需要表达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老师要表达的意思印象深刻;也可以用美观、炫目的平面和动画设计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他们的演示之中; 甚至还可以用PPT协助营造适宜的演示氛。比如说,老师在朗诵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下背景音乐,甚至还可以将背景音乐和相关视频一起播放,来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也可以给所要讲解的新课制作一个课件并配以插图和背景音乐,来增强学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比如说,我们一位语文老师讲对联时,把周星驰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与七省文状元兼参谋将军绰号“对王之王”的穿肠对对联的视频播放了一遍,虽然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却让整个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3、教师要让学生觉得自己学习的知识有用。
        比如说,一位语文老师在给学生讲解标点符号的位置的重要性时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一对夫妻晚上吵了一架。第二天早上,妻子做好了两个人的早餐,不过在给丈夫的早餐旁边放了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给狗做的,吃不吃?丈夫看了一眼没有生气,直接拿笔打了一个标点符号,然后高高兴兴地将早餐吃了。你们知道他在哪里打的标点符号?又是打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吗?”这时候同学们就开始动脑筋想,不一会儿,一位同学就举手说:“他在‘给’字的后面打了一个逗号,这样意思就由妻子骂丈夫变成了丈夫骂妻子,所以他丈夫就高高兴兴地将早餐吃了。”其他同学不由得哄堂大笑起来。这节课同学们听得特别认真。还有一位化学老师在给学生讲置换反应时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实验,他像在给学生做魔术似的先给学生看了看他手上的一根铁丝,然后他将硫酸铜晶体放在一支试管里用水溶解,然后将铁丝放到硫酸铜溶液中,铁丝瞬间变成了铜丝。学生很惊奇,老师接着跟他们讲这是置换反应,很多镀金镀银的东西就是这么做的。为了弄清楚置换反应到底是怎么回事,学生就仔细听老师讲课,那节课效果别好。其实,老师还可以出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应用题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老师讲解一些与课文知识有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这需要教师平时要多做有心人,多收集一些与我们所教专业知识有关的故事,在上课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尽情发挥。
        4、分组讨论,分组竞赛,甚至让学生当小老师。
        登台讲解题目,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学习。在讲解新课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也可以在黑板上板书几个题目让学生分组派代表解决,看哪个组做得又对又快。他们会为小组的荣誉而开动脑筋利用刚刚所学的知识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了。比如说一位老师在上《故都的秋》时,老师出了一个讨论题:就全文看,作者意在颂秋,但是,“清”“静”“悲凉”又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两者是否矛盾?老师将题目布置下去后,学生就立即开始认真读课文,在课文中找答案。然后老师又说:“可以分小组讨论,讨论好后可以派代表将你们讨论的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下一刻整个教室就热闹起来了,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了问题的讨论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再比如说,一位数学老师在讲解了不等式的公式定理后就出了几个题目,让学生先在下边做,等做完后请学生以组为单位推荐代表上讲台来当小老师自己来讲这几个题目。这下好了,学生个个都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认真听小老师讲课。课堂效果不言而喻。
        5、布置作业,加强训练,巩固知识。
        刚刚学习的知识,学生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训练和巩固。这就要求老师要设计一些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的题目,来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巩固,而且作业要及时批改。然后,老师要根据作业完成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调整自己下节课的的备课方向和下一步的教学任务,以巩固上节课的效果也可以为确保下一节课的效果作好准备。
        以上几点其实很多老师都懂,只是在真正操作起来时没有落到实处,从而导致了自己的课堂效果不好。一句话,要想打造高效课堂,我们要必须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