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宋环英
[导读] 儿童诗歌是儿童接触的第一类文学作品。它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在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了儿童诗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改变儿童诗歌教学现状的策略,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教师的儿童诗歌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儿童诗歌在儿童语言和兴趣发展中的作用。

宋环英   德州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抬头寺实验小学  山东  德州  253000
【摘要】儿童诗歌是儿童接触的第一类文学作品。它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在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了儿童诗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改变儿童诗歌教学现状的策略,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教师的儿童诗歌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儿童诗歌在儿童语言和兴趣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儿童诗;现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199-01

        一、儿童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僵化,过程单调。在儿童诗歌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模式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保证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生动性。但从儿童诗歌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僵化,大多采用“解题—释词—朗读—练习”的程序教学。
        2.教师指导失当,效果不佳。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不当引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教师将儿童诗歌文本教学等同于其他普通文本教学。一些教师往往忽视学生是否能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美的体验,是否能感受到诗歌字里行间的美,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深入到诗歌文本中去,无法感受到学习儿童诗歌的乐趣。
        3.学生压力过大,兴趣不足。受考试指挥棒影响,教学紧紧围绕“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练习、复习考试”这一主线来进行的,造成少儿诗歌阅读状况不佳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由于巨大的学习压力,没有时间阅读儿童诗歌。
        4.评价方式单一,缺乏新意。在当前的少儿诗歌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的评价方法单调,对学生语言的评价机械化,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不够。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局限于肤浅的口头评论,停留在对学生语音的纠正上,浮于表面,缺乏针对性,忽视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个性。
        二、儿童诗教学现状的原因
        1.教师缺乏专业素养。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策划者和学习内容的引导者,在儿童诗歌学习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儿童诗歌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都是由于一些教师缺乏相应的儿童文学素养造成的。教师很少接受系统的儿童文学课程专项培训,导致目前大多数教师对儿童诗歌的历史发展、本质特征及相关诗体知识了解甚少。
        2.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儿童诗歌短小、明快、有节奏,能培养儿童的语言创造力、审美能力和想象力。然而,由于受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机械地遵循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立体目标,将三者分离开来,导致课堂教学僵化。
        3.诗歌资源欠缺。与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等体裁相比,儿童诗歌是最被忽视的体裁。因为小学生喜欢阅读情节有趣、语言简单的材料,而儿童诗歌缺乏相应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所描写的场景不如寓言有趣,语言也不如儿童小说细腻,这就是儿童诗歌被忽视的原因。课外儿童诗歌阅读很难找到,特别是优秀大师写的儿童诗歌数量有限。虽然在新华书店的儿童文学图书陈列中可以看到诗书,但数量很少,种类不全。这给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诗歌读物带来了困难。



        三、儿童诗教学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了促进儿童的自我发展和语文教学的发展,教师必须提高儿童诗歌的文学素养,树立正确的儿童诗歌阅读指导观念。首先,教师要丰富文学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诗论知识是提高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了解儿童诗歌的发展历史,把握儿童诗歌的内涵、特点、功能以及儿童歌曲与儿童诗歌的区别。其次,教师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儿童诗歌语言质朴,富有韵味,画面感丰富,能使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深刻体会意境所表达的情感。教师的文学鉴赏能力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密切相关。最后,激发自己的诗歌创作热情。针对目前优秀儿童诗歌资源匮乏的现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独特的优势,了解儿童的心理和审美需求,仔细观察儿童生活中的小事,创作出优秀的儿童诗歌,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
        2.根据儿童及儿童诗的特征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儿童诗歌的特点进行教学。根据儿童诗歌的内容,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儿童诗歌的兴趣。教师只有从儿童的角度理解儿童诗歌,才能从阅读过程和课堂活动中感受到儿童诗歌的乐趣。有人说孩子天生就是诗人。教师要深刻认识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能力,用儿童思维解读儿童诗歌,用儿童的眼睛欣赏儿童诗歌中的审美意象,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要从语言、内容、意境等方面掌握少儿诗歌的文体特征,即少儿诗歌语言美、节奏感强、内容感性、形象生动、意境美、形象生动。教师在阅读儿童诗歌文本时,应把握儿童诗歌的独特特点,认清文本的优劣,领略文章的主题,引导学生领略儿童诗歌独特的艺术美。这样,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被儿童诗歌的艺术美、语言美、内涵美所影响和感动,沉浸在儿童诗歌所表达的艺术氛围中,含英咀华,挹芬揽翠。
        3.课内外结合,营造文化氛围。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仅仅通过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堂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良好阅读体验的延伸。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儿童诗歌,并将在课堂上获得的经验和感受延伸到课后。首先,教师要保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设立专门的课外儿童诗歌阅读分享班,定期召开儿童诗歌阅读交流会。其次,教师要引导儿童诗歌课外阅读,包括推荐优秀儿童诗歌书目、指导阅读方法、制定阅读计划等,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文化氛围。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其阅读需求。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激发阅读兴趣是他们不断阅读儿童诗歌的核心动力。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阅读活动,合理利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与诗歌图片相结合,通过多媒体平台将儿童诗歌中描绘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从而缩短学生与儿童诗歌的距离,培养儿童的阅读情感和想象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儿童诗歌《水乡歌》时,可以提前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对江南水乡进行描述,让北方的小学生也能在短距离内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柔情与独特之美,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综上所述,要提高少儿诗歌教学质量,教师应努力提高专业素质,根据少儿诗歌特点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课内外结合,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参考文献
[1]蒋志芬.“儿童诗”校本课程,让诗情飞扬[J].华夏教师. 2014,(11).
[2]廖伟荣.儿童诗教学的意义及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3]赵英.探究多元教学方法 打造诗意的儿童诗教学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