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8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古茶馆建筑修复及保护的意义,然后主要论述了古茶馆建筑修复及保护技术的应用情况,如重视调查研究,做好准备工作;以保护为核心,修复建筑结构等,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保证有效对古茶馆建筑进行修复和保护。
关键词:古茶馆;建筑修复;建筑保护
引言
古茶馆建筑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记录和诠释了我国历史中的茶文化,在其经过人为、自然等相关因素的长期影响之下,现阶段古茶馆建筑有一定程度的损坏存在,甚至其中一些古茶馆建筑已经走向毁灭,需要对其进行修复和保护,将其具有的价值继续发挥下去。
1古茶馆建筑修复及保护的意义
首先,修复和保护古茶馆建筑有利于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茶馆建筑是将其具象化的一种重要途径,见证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是其所在地茶文化的地标,可以将无形的茶文化进行有形展示。其次,修复和保护古茶馆建筑从社会环境层面上看,其更倾向于对文化和文物的修复保护,其建筑上往往会以壁画等形式记录古法冲泡茶技艺,且其建筑结构类型独特,是我国大众建筑智慧凝结的产物,将其进行修复和保护可以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发挥其在当下的积极作用。最后,修复和保护古茶馆建筑可以引起群众对传统文化的注意,带动其一系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利于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1]。
2分析古茶馆建筑修复及保护技术
2.1重视调查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在古茶馆建筑修复及保护之前,需要切实落实调查研究工作,保证做好充分准备。首先,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修复和保护古茶馆建筑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对古茶馆建筑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保证修复和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前期进行调查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其次,做好修复和保护规划,制定具体的方案。现阶段,部分修复和保护工作往往是在古茶馆建筑产生相关问题之后才进行的,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当地古茶馆建筑的实际情况,以预防性修复和保护为主要技术手段,切实保护古茶馆建筑质量。例如,针对部分古茶馆结构坚硬的砖石基座的保护工作,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其存在的散架问题,运用钢架将石材进行约束,保证结构稳定。最后,需要分析好具体古茶馆建筑中含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气息,相关人员可以从其历史出发,通过文化馆、互联网等途径充分理解古茶馆建筑在文化价值层面的内容,从而保证修复与保护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2.2以保护为核心,修复建筑结构
古茶馆建筑的修复及保护技术的应用需要以保护为核心,尽可能的将古茶馆建筑原本的面貌、原本拥有的历史气息以及相应的茶文化进行真实还原,结合其当下的实际情况有侧重点的选择相关技术,保证工作质量。
例如,在建筑结构的加固上,工作人员可以先针对可以进行巩固的建筑材料,采用附加物的处理方式,提升其稳定性,针对已经不具备修复价值的部位,工作人员需要先留好其影像资料,按照其原有的比例、尺寸等参数,用合适的建材进行替换修复,保证修复技术不会影响到古茶馆建筑原本面貌。此外,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在时代不断变迁的条件下,古茶馆建筑受损现象的出现是必不可免的,部分表面结构没有出现损坏现象的古茶馆建筑也会在建材性能、地基稳定性等相关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工作人员坚持在修复过程中增强对其的保护,避免古茶馆建筑由于修复技术的使用出现再次损坏[2]。
2.3灵活运用建筑素材,再现文化理念
古茶馆建筑的修复及保护技术,受其本身内涵丰富的影响往往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工作人员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建筑素材,将各种文化内涵进行融入。对此,需要工作人员切实拥有防范古建筑常见损害现象、复原茶文化、技术监测建筑环境等能力,保证可以将古茶馆建筑的外在设计和本质内涵都进行完整的修复,并结合其结构功能布局情况,合理运用相应的器具,再现文化理念。避免机械式修复保护技术对古茶馆建筑文化层面的破坏,降低其价值。此外,相关单位需要重视对参与修复和保护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积极开展相应的培训班,定期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并着重培养工作人员应用先进技术的能力,同时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保证其对自身工作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从而保证其可以正确对待古茶馆建筑修复及保护问题。例如,针对部分古茶馆建筑严重腐朽的木质横梁,工作人员应当清楚其修复的价值并不大,需要将其进行更换,考虑到其颜色、材质对古茶馆建筑整体文化理念的衬托,需要工作人员选择相同类型、强度相似、颜色相似的木材完成更换工作。
2.4结合周边环境,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一方面,想要保证古茶馆建筑修复和保护的质量,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单纯并对古茶馆建筑本身进行修复和保护其实际的效果并不好,应当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其受损原因。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结合周边环境对古茶馆建筑的影响,进行修复和保护。例如,相关地区应当尽可能的避免在古茶馆建筑周围建设其他建筑,避免新地基开挖破坏其基础的稳定性,必要时可以用水泥固定开挖地基的一侧,降低坍塌出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需要建立长效保护机制,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利用政策引导地区进行保护,极大对非法对其进行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可以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将保护思路进行转变,利用古茶馆建筑旅游、古茶馆建筑纪录片等形式,加强群众对其的了解和认可,营造社会性保护的氛围,发展主动保护形式,进而保证古茶馆建筑修复及保护技术的实际效用,延长古茶馆建筑的寿命。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当前受损情况并不乐观的古茶馆建筑的修复及保护需要相关人员做好分析工作,利用物理手段、化学手段等对其进行加固,建立长效的保护机制,降低人为和自然等因素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通过对其的有效修复和保护,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裴诗雅,王艳.古建筑维护及修复——从风格性修复理论到原真性修复[J].中外建筑,2020(10):35-37.
[2]朱起鹏,王飞,徐腾.模仿与超越——从四川柳江光明寺与仿古建筑谈起[J].建筑学报,2020(10):1-7.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0年湖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湖北近代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0Y04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