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理念在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舒志娟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持续进步,我国逐渐走向信息化发展时代,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水土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不断增大,程度不断加深,使得水土流失对水土资源的破坏已超出其再生循环所能补偿的范围,这种现象使得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的再生循环处于不平衡状态。
        杭州华能工程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持续进步,我国逐渐走向信息化发展时代,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水土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不断增大,程度不断加深,使得水土流失对水土资源的破坏已超出其再生循环所能补偿的范围,这种现象使得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的再生循环处于不平衡状态。水土保持是指自然因素和人类生活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分析并研究水土保持与不同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效益,治理水土流失,事关我国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长远目标。
        关键词:生态学理念;水土保持工程;应用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由此极大的推动了各个前沿领域的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国际竞争力向基础研究前移,科学探索不断向宏观拓展、向微观深入,交叉融合汇聚不断加速,一些基本科学问题孕育着重大突破,可望催生新的重大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我国为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取得重大开创性的原始创新成果,抢占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创造了环境和条件。
        1生态学理念的核心
        没有人类的干预,自然环境遵循其发生发展规律,逐渐良性发展。由于有人类的干预,导致了环境受到破坏,导致了生态学科的形成。生态学理念的核心就是在保护现有环境稳定的前提下,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也就是保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从环境中获得最大的资源。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协调好人与环境,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环境中生物与生物间的关系。因而生态学理念在各种工程应用过程中,应当是从系统地角度进行考虑、设计和施工,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使人与自然共生共处。
        2生态学理念在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应用
        2.1完善管理体系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管”,健全的管理体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完善管理体制对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很多内容,首先是工程规划,在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前,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规划,通过后方可进行行动;其次是工程进行中的监督工作,对生态修复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要及时报告、及时解决,在发现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时要及时止损,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最后是在修复结束后要再一次对工程进行审查,坚决杜绝环境污染行为的发生。此外,进行规划时要进行实地考察,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判断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再进行动工。
        2.2科学规划城市建设活动
        为了解决城市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应当科学规划城市建设活动,这是防治水土流失灾害的根本,对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十分重要。首先,相关人员要搞好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工作,这就需要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城市需求制定一套可行且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计划,既要能够确保城市基本功能和空间布局,也要将水土流失问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例如,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实际的承载能力,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状况来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必要的前提下,还应当加强城市建设监督检查作业,切合实际的做好每一项水土流失保护工作。其次,要将卫生城市与文明城市相互融合,也要将城市居民生活与城市建设活动有机结合,这也是处理和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举措,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和小觑的,当然也要将城郊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活动相结合,只有处理好这几方面的关系,才能切合实际地推动水土流失保持工作顺利落实,从而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3提高综合治理能力
        经济要发展要进步,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环境不能无限制的被破坏,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必须加以解决。因此,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有关部门应当结合现代科技和成功的治理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进行水土保持工作。

如大面积被开垦的地区要退耕还林,水资源紧缺的地区采取小流域治理等,同时地方政府也要积极欢迎科研人员到当地做研究,根据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更加了解自己脚下的土地,从而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
        2.4建设用地水土保持措施
        城市出现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自然灾害因素、人类不科学活动,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因素都需要我们予以重视,而为了更好地推动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有序进行,还要建立一个用地水土保持措施,这是规避水土流失问题发生的关键。首先,我们要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对城市化建设进行美化工作,本身城市建设用地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就比较多,比如,会涉及到居住区、特殊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甚至会涉及到市政设施用地等方面,所以必须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城市建设用地管理,要采取工程与生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绿化工作,进一步达到美化城市环境的目的。其次,对于城市周边裸露地带、废弃地也要加强开发建设,使其变废为宝,这对提升水土保持工作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再或者我们也可以结合实际城市化建设状况,采取防风固沙、土质整地等措施来控制水土流失,进而推动城市化建设顺利有序进行,且为人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空间。
        2.5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中关键点的确定
        在关键点的确定中,科学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更便于相关部门明确自身的监督管理指标。当前在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公众参与法、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频度统计法等。其中频度统计法主要通过找到频率高的指标,确保指标体系的组件得到完善;专家咨询法和公众参与法,是作为参考建议和意见的来源;理论分析法是监管工作中的重点关键点。在利用方法确定关键点时,要充分结合新环境下的发展状况,结合问题,研究各种条例和文件,使指标的确定更符合实际需要。在关键点的确定中,还要明确其基本构成的随时代更新和转变,要通过对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的详细了解,掌握影响水土保持监控管理的具体因素,在这其中,应重点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变化,对土地利用方面造成的影响进行掌控,并对此进行重点监督管理,使土地得到优化利用和调整。
        2.6在地形处理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原有的地貌在占用土地、开挖坡面、整修便道、机械碾压等活动中遭到破坏。自然侵蚀下的地表和原有的水文网络系统,在其开挖、回填、碾压等建设活动中遭到扰乱和破坏。同时施工造成裸地面积增加,扰动了原土层和岩层,破坏了土壤表层结构。在生态学理念的指导下,地形处理过程中在保证地形稳定的前提下应当尽量少的对原有地貌进行破坏,减少土方、岩石的挖与填,不仅能加快施工速度,同时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2.7扩大植被覆盖率,增加蓄水保土能力
        植被覆盖率与水土流失息息相关,缺乏植被的保护后,水土流失更容易加剧。因此,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有效的解决水土流失的方法,可以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达到美化环境,解决水土流失的效果。植被覆盖率上升后,还可以改善当地的气候环境,增加当地区域蓄水保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区域抵抗旱灾和洪水的能力;比如我国西部以前干旱少雨,但是由于前些年的植树造林等生态修复手段,目前明显感觉当地的降雨量增多,气候变得湿润起来,显著的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结语
        人类文明不管如何继续,都离不开赖以生存的水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支撑,人类文明只有在保持水土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才能不断前行。在当今迅猛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面前,要维护水土生态及文化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强调水土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保障城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水土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东.城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措施探讨[J].智能城市,2020,6(03):121-122.
        [2]高玉华.城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6):124-125.
        [3]普一然.浅析新时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重点和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21):270-2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