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市城乡规划建筑勘察设计室 陕西省彬州市 713500
摘要:中国传统城市设计将自然、人、信仰、文化等人最深刻的感知融合在一起,因此中国古代的城市设计总是能够给予最大归属感,同时也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不同城市形态与风貌。本文通过城市与自然地貌、功能、人文秩序与文化脉络关系的阐述,同时借咸阳市进行实例分析,旨在能够剖析造成当前“千城一面”的核心问题,并反思如何塑造独有特色的城市形态与风貌。
关键词:城市形态、风貌、自然、人文、文化
一、引言
城市设计是理顺城市要素间相互联系的途径,中国传统城市设计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它是凌驾于城市外部俯瞰全局,将城市及其周边自然环境、思想礼制视为一个整体,同时将城市自身的功能需求、人文秩序、文化脉络作为有机的组成而构建出的城市意象与状态。因此城市设计的内涵被视为是内外部“关系”的合理组建,也就应运而生出多角度衡量的观点。
二、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城市作为客观存在的主体其拥有明确的空间边界,与自然环境相区隔,但从另一角度出发,城市其本质又是自然环境的构成部分,地域不同的城市都处在其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也就塑造了城市特有的品质特征。处理城市和环境整体的关系,目标使城市与自然能够有机交融、和谐共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周边的环境仅仅会被作为城市发展的潜在条件来看待,并且总体规划更重要的关注在于城市建设用地方面,往往忽略了城市内部结构、形态亦或是肌理与其的空间关系,使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被人为的界限所割裂。也正是因为对自身所处自然环境的忽略而丧失了城市本应具备的特色,因此总体城市设计的整体性是应关注的问题之一。
三、整合城市功能的关系
城市的格局、空间形态以及肌理都是历史发展不断积累的产物,城市的主要参与者是人,因此依据人需求的不同城市被划分为主体功能不同的片区,并承担着不同的职能,也由于各自不同的空间性质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特征。为了维护城市自身的独特气质与空间风貌,传统城市设计站在了全局的高度,整合、协调各功能片区的关系,做到了既保持内在连续性、统一性,又能体现特征,在城市整体风貌和城市形象凸显的同时,确保建筑风格。咸阳市城市设计依据城市定位的要求,结合城市现状风貌,合理确定了城市的风貌分区,并且制定不同风貌区的建筑风格控制原则;此外,咸阳中心城区依塬面水,具有带状城市特点,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功能定位,确定了城市主要廊道,对原有“摊大饼”的发展模式进行破局,提升城市生态、人文景观,激活城市活力。
生态类廊道:渭河生态廊道——恢复渭河自然生态系统,建设渭河湿地公园,充分发挥自然湿地强大的净化作用的基础上,建设生化池、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城市雨水、污水,循环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阻断来自城市对渭河的污染。结合渭河两岸丰富的文化历史遗存,营造大渭景观,恢复、重建渭河“古朴、壮美”的大自然景观特色。一道塬生态廊道——一道塬不同于纯自然地理地貌,它是经过近千年人为与自然共同作用形成的如今的面貌,记录了咸阳的变迁,承载了人类的生活生产,因此它是兼具自然和人文双重属性的历史遗产。塬体保护应保留自然坡度、划定塬体两侧绿线保护范围,并将窑洞改造再利用,为一道塬注入活力。二道塬生态廊道——莽莽苍苍的咸阳五陵塬,曾经散落有古代陵墓封土800多座,蔚为壮观,经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规模平整土地运动和其他形式的风雨蚕食与破坏,如今仅剩下200余座,愈显弥足珍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五陵塬的写照,我们要恢复这一景观面貌。
交通类廊道:上林路交通廊道——沿上林大桥、上林路形成的廊道穿越城市东部工业区和滨河高品质居住区,沿廊道打造工业生态景观,同时伴有居住及商业建筑,带动中心城区东部片区发展。秦皇路交通廊道——依托秦皇路—西兰路形成的中心活力廊道,同时也是咸阳市区的中轴线,是老城风貌展示和联系城市北大门的重要廊道,通过进一步拓宽商业内涵,注入文化元素,带动老城文化价值提升和功能的置换。留印路交通廊道——依托留印路形成的特色廊道位于高新技术开发区,串联着工业、商业与居住用地,与茂陵遗址区对接,形成城市西部特色景观带,并带动西部片区形成新科技和智力枢纽中心。
四、尊重人文秩序
城市空间特色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挖掘、保护并开发各自城市空间特色的价值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任务。咸阳在保护好“河、塬、渡、城、楼、寺、观”的人文遗存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价值,以其为节点将周边城市用地强度与风貌加以引导与控制,整个中心城区的建筑高度不应超过陵顶的高度,五陵塬上的平陵陵顶为整个中心城区的至高高点,海拔高度控制为500米,凸显陵寝的城市天际线控制力;渭河北岸沿渭河建筑高度应充分考虑景观视线的需要,形成越靠近渭河建筑高度越低,为后排建筑提供更好视域,也防止渭河沿线高层绵延形成一堵“墙”;塬面上下建筑要形成错落的天际线,使得一道塬塬体更加凸显,并且有利于通风,形成沿塬体的通风廊道。以此尊重资源并加以凸显的同时提升了城市空间品质,更能够使城市的人文秩序得以构建。
五、延续文化脉络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所在,也是城市自身的不同性格的表现,因此在城市设计中探索传统城市文化脉络并予以延续被看做是引导城市发展的导向之一。对于咸阳市而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的国都所在地,曾是中国十三个封建王朝的京畿之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秦一统六国,包纳各方文化,渭河则见证了咸阳历代都城的变迁,水文化和历史文化交织在一起。能够创造出具有识别感的咸阳文化,将秦之韵与渭水流域结合,打造文化走廊,赋予咸阳新的魅力,因此“渭水秦都”成为了咸阳市的文化特质。在城市设计中,围绕该主题,有选择的将浓重的秦风渗透入局部区域的空间风貌中集中体现,使文化能够在城市中得以重生并放大,同时将秦风的要素进行提炼、抽象、转化,以符号、色彩等手段在城市整体建设中进行渗透,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形成新秦风建筑,将传统与现代理念相结合,在延续文脉基础上体现现代感,打造出具有咸阳鲜明文化特征的现代城市风貌;以水为线索,沿渭河建设东西贯通的景观通廊,并与城市主要节点与干道进行互通,构建视觉通廊,将水文化与城市整体进行组织,突出水文化在咸阳的独特意义。
同时,强调历史文化的延续性,找回城市的记忆,将文脉和对未来的期许融合在文化构建之中,突出对咸阳文化的深度挖掘,寻找属于咸阳的街区故事,将文化资源与休闲功能相结合,通过历史街区保护、文化广场打造、主题公园创建的设置,以多元多节点串联起文化体验长廊,以点连线,继而激发整个中心城区的文化活力。同时通过人文历史、滨水观光、生态体验三类文化产业节点构建,将历史文化挖掘与重塑与生态景观相结合,将旅游观光与市民休闲相融合,以历史文脉为基础,融合时间与空间的多元文化理念,并辅以现代设计手法展现都市新貌,树立文化品牌。
在现代城市设计理念不断更新的时期,规划从业者站在理论的前沿审视城市创造城市意象的时候,必须延续文化、回望历史、尊重自然、注重功能,使传统城市设计与现代城市设计的理念进行对话、碰撞,从而梳理出真正适合于城市自身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背景:商务印书馆,1994
[2]王树声.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均环境营造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张杰.向传统城市学习——以创造城市生活为主旨的城市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