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煤田地质局 云南昆明 65000
摘要: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经营活动,此项特性决定了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类型事业单位有所区别,如何根据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特点,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是确保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安心工作,合理竞争,畅通内部人才交流渠道,共同推进单位职能有效发挥,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的重点所在,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创建适合单位的组织文化,完善组织考核评价机制都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的必要手段。因此,本文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人才激励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事业单位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和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其中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又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和相关标准开展活动,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不仅承担着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科研等工作,还要承担着为单位创造营收性收入的责任。对于促进事业单位保持技术领先,强化事业单位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服务保障功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也要求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专业技术人才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强化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激励,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价值。
1.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有关概念分析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是指在单位内部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就是对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激励手段,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确保他们的价值与单位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提高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现阶段,较为常见的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有精神、物质、目标、晋升、薪酬、考核、培训、荣誉等激励手段。
2.当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激励问题分析
2.1激励机制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还没有完全结束,对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也还没有做到非常规范,很多激励机制设计还不够科学合理,特别是工作绩效考评与激励机制脱节,绩效考核过程还存在着考核过程不够客观公正以及评价激励机制过于机械等问题。整个激励机制设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系统,其激励形式还不够多样,激励效果还不够明显,这些问题都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造能力发挥,对单位的推动能力有限。
2.2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存在滞后现象
很多分类改革后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还没有从改革前的状态出走出来,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还非常滞后,组织内部还没有形成重视人才的思维,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重视不够,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价值开发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精力,既不利于促进这类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也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效能的发挥。
很多公益二类事事业单位按照未改革前国家针对事业单位的人才激励政策制定了单位人才激励办法,但是由于事业单位自身的职能职责和特点,受到政策制约,制定人才激励机制时思想比较落后,采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偏向传统,特别是在制定激励机制与利益分配相挂钩的情况时较为突出,为确保制度稳定,很多单位只有普通激励而忽视了专业性质方面的奖惩,难以做到薪酬与职工的付出挂钩,市场竞争机制与事业单位激励机制有效的结合,在以稳定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时还存在主要靠论资排辈的方式进行的现象,单位很少关注对专业技术人员个人的职业规划支持,使得专业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
2.3薪酬结构方面不太合理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常见的薪酬体系主要是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组成,基本工资是结合职工的有关职务职称、技术等级和任职年限等制定,薪酬增长是根据国家统一规定来执行。在工资标准调整年线上较长,且调整幅度需要结合个人职称等级的高低和工作时间的长短,且增长的幅度不大,增加的速度较为缓慢,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加上之前事业单位是根据岗位设置对单位职工进行管理,当岗位无空缺时,即便具有更高级别的任职资格,但是在相应基本工资方面并没有得到相应提升。在绩效工资方面,主要是采取总量管理的方式进行,分配绩效工资时,主要是通过职代会通过,当上报审核后,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方能兑现。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自身的专业性和工艺性较强,受到的局限较多,使得绩效工资的级差不明显,更加体现的是平均主义,采用高度统一和过分平均主义的模式进行薪酬分配,与单位带来的社会服务和经济效益之间互相脱节,相关激励机制较为缺乏,由于薪酬分配方式较为统一,具有的局限性较强,难以与个人贡献和才能以及工作业绩相结合,难以从岗位、业绩产出和工作量等方面体现差别,使得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主动和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
3.完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方法
3.1完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
第一,明确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设计原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的设计,应该重点遵循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原则,不仅要满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物质需求,还要能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遵循目标一致原则。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发展应该与单位的组织目标保持一致。遵循适时适度的原则,特别是薪酬、晋升等激励措施的落实,应该选择相对较为合适的时机。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也就是激励机制的设计,应该注重公平合理,能够让专业技术人员感觉到公平公正。
第二,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在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方面,应该将营造良好的内部氛围作为重要途径,通过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留心留人。一方面,应该注重在单位内部营造尊重技术尊重人才的氛围,在内部的考核、培训、晋升、奖励等方面向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工作内容的丰富以及工作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对工作的再设计,让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产生更高的工作热情,专心研究,最大程度的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热情和内在潜能。
第三,改进单位的薪酬体系。应该注重薪酬体系的改进优化。首先,应该建立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相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特别是要保障在同等环境同等工作条件下,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应该在同行业内更加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次,在薪酬体系的设计上,应该注意薪酬体系与绩效挂钩,按照绩效水平对应薪资,在薪酬待遇中充分体现出个人以所从事专业对单位的贡献度。第三,在薪酬体系的设计上还应该体现出一定的阶梯性,充分考虑岗位工作性质、专业技能条件以及实际工作绩效等,适当拉开层次,起到更好的激励效果。
第四,完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价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以考核的公平公正促进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更加积极地发挥作用。应该根据单位行业的不同,选取完善的考核评价指标,对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素质、岗位性质、工作实绩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其次,应该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可以综合采取平衡计分卡、360度考核或者是关键指标等进行考核,得到客观公正的考核结果。此外应该注重加强对考核结果的有效利用,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员工的薪酬调整、岗位晋升挂钩起来。
3.2切实注重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
在注重激励机制完善的基础上,还要在绩效考核制度上不断完善。这也是确保事业单位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得到有效执行的关键,因此所建立的绩效考核制度要具有支撑作用,需要彰显其科学合理性。鉴于当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缺乏良好考核业绩标准,因此应尽量采取定量评估的方式,构建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自身条件相符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为单位的人才激励机制的完善奠定基础。在采用定量评估的方式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时,需要切实注重以下工作的开展:一是定员定岗,主要是结合岗位职能做好梳理,对岗位说明书也要明确,至少应包含岗位条件和工作职能以及人员配置等进行完善;二是强化考核量化,主要是结合岗位说明书,就绩效考核内容中的相关事宜具体的进行量化,具体主要是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来量化;三是做好分解评价工作,对评价指标进行详细分解,且制定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四是开展分类评价工作,针对不同的岗位,需要对应相关的分值标准,比如采用总分为百分制的方式,当总分在80分以下时,需要进行警告并调离岗位,当总分在60分以下时,需要待岗进行再培训,当培训完成之后再开展双向选择,若仍不能胜任工作,那么不管是职务晋升,还是薪资待遇,均要受到相应的影响。由此可见,采用此类评估方面,就能确保每位职工得到更加公平而又客观的绩效评价,从而对岗位进行优化配置的基础上,为职工的晋升和奖惩以及培训与工资分配等方面提供相关依据与支持。
3.3采取多种激励方式促进激励成效的提升
一是把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进行有机的结合。这就需要单位深入研究与自身相符的长期激励政策,并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措施,将短期与长期激励进行有机结合,使得人才激励机制得到有效优化和完善,不管是普通职工还是领导干部,均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是将差别激励和统一激励进行有机结合,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同样为非盈利单位,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关联,因此需要合理利用激励方式,采用统一原则,并与差别化的激励机制进行有机结合,促进激励机制的作用与效果得到有效发挥。
三是将正激励和负激励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要注重正向激励带来的好处,还要对影响单位发展的情形进行适当的惩罚,用更加合理的奖惩机制推动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确保他们时刻以单位的利益为行为准则。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为例,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激励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探究,在实际工作中,应切实加强对现有问题的分析和处理,结合专业技术人才激励现状,切实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促进激励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袁鹏举.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问题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06):121-122.
[2]陈爱宇.论事业单位的人才激励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7):195-196.
[3]胡丽虹.事业单位人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3(0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