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探析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6期   作者: 韩天
[导读] :近几年来,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韩天
        身份证号码:32132419871224**** 江苏  宿迁  223800
        摘要:近几年来,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程质量也能成为衡量企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机遇的重要指标,对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以及对外信誉都具有直观影响。从某种角度来说,建筑工程的质量设置上就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所以,无论是出于对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考虑,还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着想,都必须重视对施工细节进行严格把控,展开全过程的施工管理和质量监管,从而确保施工建设工作能够有效推进。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监督
        1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针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不完善性,虽然随着建筑行业发展,我国加大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力度,但由于缺少完善的法律条文及制度规范,缺少统一管理指标,质量监督管理随意性较强,对于施工质量把控不理想。质监站因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对工程的质量监督重视度不够,会因为疏漏或失误,增加质量问题出现率。另外,在法律条款中,存在一些政策性较强的内容,可行性较差,而且还存在前后条款相互矛盾的现象。这种情况下,执法行为就会受到限制。由此可知,法律法规条文的不明确性,难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性、可行性,阻碍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1.2权责划分不明
        建筑工程施工是由多个部门协作配合的,存在的交叉整合作业相对较多,在监督管理中,经常会因为权责划分不明,导致管理工作出现纰漏或存在重复管理的情况,增加工作的混乱性,给工程质量问题创造条件。同时由于权责划分不明,在质量问题出现后,无法在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予以解决,部门负责人之间相互推诿,问题堆积日益严重,危害性增加。从当前情况来看,国内建筑质量监管部门属于事业编,在国家调整政策后,建筑质量监管部门得到的各项划拨款也越来越少,严重阻碍了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相关工作人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也会随之减弱。
        1.3信息化水平较低
        建筑行业在信息时代时代下发生较大变革,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日常作业中来,并为管理工作提供助力和保障。不过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由于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立存在偏差和不足,信息数据收集不到位,公开公正性受到制约。同时,相关部门对信息化平台操作不熟练,信息数据在传输和共享上存在延迟等问题,传输速度较慢,信息真实性有待商榷,最终质量监督的落实与实际要求相背离,难以完成施工质量监管作业。受到落后信息技术的影响,质量监督管理难以满足目标要求,这也为建筑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
        1.4质量监督人员能力不高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也会因为质量监督人员自身能力素质不过关而出现各种问题,进而降低建筑工程质量,增加事故出现率。目前,我国中小型建筑企业占比较大,但这类型企业在施工质量监督上却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其中一项问题就是质量监管人员并未意识到自身的不足,造成监管中原本能够纠正解决的问题,失去最佳解决时间,导致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另外,由于未经过专业培训,施工人员自身技术水平难以达到工程要求,在施工作业中很难满足设计目标和要求,从而增加质量问题额出现概率,削弱工程建设效果。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措施
        2.1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面对我国快速发展的建筑工程施工行业,针对以上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的弊端,最为核心就是需要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从根本制度上保证施工时的工程质量,并以此为根据来提高施工效率,从而打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根据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标准,对这些标准进行充分的明确,明确每个工作环节的责任人,建立责任制度。同时,伴随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作的进行,施工单位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施工制度进行完善,形成适合自己内部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2.2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管理力度
        在我国任何一种类型的施工项目中,材料作为不可缺少的部分,更是与最终项目质量有着直接关系的因素,那么在实际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监督过程中,首先,身为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工程材料清单一一核对到场材料,确保相关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加强与材料供应商等之间的联系程度,根据施工计划和安排合理协调材料进场量,并在施工现场规划好材料的堆放位置,并根据现场环境做好材料保护。在施工现场,需要构建材料进出制度,根据每个施工环节和施工队的施工计划,合理控制材料领用量,并做好记录。从设备方面下出发,要求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合理协调设备作业与人员施工的关系,避免干扰设备施工,或对施工人员产生安全威胁。最后,建立严谨的设备维护保养机制,要求具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在设备使用前后检查设备状态,一旦发现设备存在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的同时,切实发挥出设备的使用价值。
        2.3明确划分责任与权力
        要想能够确保最终获取到极高施工质量效果,那么在日常项目建设过程中,就必须要求施工单位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力度。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开展项目施工质量监督环节当中,不管是外界还是人为等方面的存在,都对其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针对该种现象下,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质量监督工作当中,明确好内外部的影响因素,按照制定好的操作方案,稳步推进质量监管细节,致力于整体项目质量水平得以提升的基础上,也能够保证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明显增加。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施工单位质量监督工作,也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做到与时俱进,积极的革新过去落后的监督理念,不断的完善质量监督机制,站在现实项目施工现场各方面环境下,拉近与投资企业之间的关系,引导其能够加入施工质量监督工作当中,对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检查,以确保工程建筑质量监管达到预期的目标。
        2.4做好全过程动态化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全过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应该结合实际项目施工现状下,做好完全的准备工作,遵循行业内的规范标准,对项目的施工手续等进行办理,为接下来管理工作手续的办理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需要构建专业的施工质量监督团队,负责该环节质量管理工作的评估以及分析工作,从现实现状出发,构建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标准,将其更好的应用到施工质量管理过程当中;另外,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施工单位还应该不断革新过去落后的中标形式,抛弃不符合时代发展的低价中标形式,综合考虑投标单位各方面的资质,挑选出最合适的合作单位。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明确规定只有所有的工程验收合格才算最终完成整个工程的建设,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符合自己的预期。
        3结束语
        总之,加大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是对广大业主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也是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实力的重要举措。所以,建筑施工企业方面必须严格遵循市场规范,完善工程管理体制,强化材料、设备乃至人力资源管理,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凸显现代化管理理念,从而推动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美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与管理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3):50.
        [2]林能强.探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水泥,2020(01):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