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龙
山东天元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确保房屋建筑工程建设速度与其整体功能品质的命脉所在,它关系到企业施工建设的效率、效益,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坚强后盾,房屋建筑企业要想使施工工程顺利进行,必须完善安全管理,这是确保房屋建筑发展前行的硬道理。然而,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是对施工建筑现场的起重机械的安全控制,防范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消弭安全隐患是房屋建筑企业管理的重点与难点。
关键词: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引言:建筑起重机械在现代房屋建筑的施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如今动辄几百米超高层高楼大厦的施工过程中,垂直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大楼的“生长”速度。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对装配式工艺的大力推广,以及因钢材行业去产能的需要而大力推广的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甚至全钢结构大楼的设计建造,给建筑起重机械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要吊的重,又要效率高,还不能出毛病。
一、行业形势
从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看,起重机械作为一个“难啃的骨头”,已经被总承包单位抛给了专业分包单位了。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建筑起重机械作为建筑工程贯穿始终的一项重要分部工程,虽然从造价角度好像微乎其微,而且还是个措施项目,对工程实体好像没什么影响,但是却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的总承包单位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把这么重要的事关身家性命的事情全权交给专业分包单位的话,那么我们的起重机械安全也就“听天由命”了。起重设备的安全状态完全取决于租赁单位的负责程度。如果说咱使用单位还算负责,有个懂行的设备管理员,那还能把平常发现的隐患反馈给租赁单位,租赁单位如果足够重视,还是有可能把事故隐患及时拍出的。而绝大多数情况是,使用单位只知道用不知道管,甚至现场根本没有配备设备管理员,甚至到最后出问题出事故了使用单位都不知道啥情况。
二、举几个例子
1. 2015 年 7 月,广州“7·19”塔机顶升倒塌坠落,4 人死亡事故原因:张子树施工队违规操作,冒险作业;安装拆卸人员只有 4 人。
原因分析: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塔机顶升加节作业,是需要专业的施工队完成的,而且需要有足够的人手,足够的经验知识。广东省相关的政府规定中就规定:塔吊安拆作业至少需要 4 个安拆工、1 个司机、1 个指挥,1 个电工,共计 7 人。各司其职,共同协作。而且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统一发号施令。而在此例事故中,施工队属于无资质无许可、无经验无指挥、无方案无交底,人员配备严重不足,这样的瞎干蛮干,哪能不出事?
2. 2018 年 4 月,汕头濠江“4·9”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4 人死亡事故原因:经调查,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升降机安全保护装置不齐全且失效,作业人员违规无证操作。事发前,升降机最顶端两个标准节及附墙架被人为拆卸,限位开关和极限开关撞杆没有相应调节,已埋下了事故隐患。
事发时,升降机左侧吊笼在上升至导轨架末端时,上限位开关、上极限开关均不起作用,导致升降机发生冲顶;安全钩安装位置错误,造成吊笼上传动小车越出导轨倾翻;吊笼失去动力后滑落过程中,防坠安全器未能有效运作,无法制停吊笼;吊笼以近似自由落体状态撞击底坑,造成人员伤亡。
原因分析:四个字:不负责任!最顶端两个标准节及附墙架被人为拆卸,限位开关和极限开关撞杆没有相应调节,安装单位不负责任;水电班作业人员违反建筑施工升降机安全技术规程,无证擅自操作升降机,使用单位不负责任,现场管理混乱。就是这样的谁也不附责任,导致了机毁人亡的恶果!
三、事故离我们有多远?
这样的事故有多少,离我们有多远?
答:随处可见,太频繁了。据微信公众号“塔吊在线”统计,在全国范围内,平均每一天半就会发生一起塔吊倒塌、折臂或施工升降机事故,每一起起事故都代表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远去!
四、事故原因分析
(1)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存在以下鲜明特征:
1. 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呈现群死群伤特征;
2. 塔机是建筑起重机械事故的易发点;
3. 按事故直接责任单位分类:
租赁单位是主要责任单位(50%);
安装单位是主要责任单位(40%);
4. 按事故发生的原因来划分:
主因之一:违章操作≥ 60%
主因之二:检查、维护保养不当≥ 30%。
(2)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直接原因分析
1. 安装、拆卸过程中违章作业造成事故:基础施工不合格引起的倒塔事故;安装拆卸具体过程中“三违”引起的事故;
2. 使用过程中违章作业造成事故:整机倾翻;超负荷导致折臂、断绳;吊装作业过程中挤压、碰撞、坠物伤人事故;坠落!
3. 结构疲劳,使用过程中检查、维护保养不当:
4. 设计、制造方面的缺陷引发事故。
5. 使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适用性:状态改变或结构件新装、安全装置重调等等!
(3)深层次原因
建筑起重机械行业参与人员(一线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主流现状:
1. 安全意识淡漠,安全知识缺乏;
2. 无敬业精神、责任感缺失;
3. 专业技术水平低下;
4. 工作经验匮乏。
后果:导致具体工作不规范、不到位、不可靠,埋下了太多安全
隐患,甚至直接造成安全事故。
如何改变现状?
答:保障安全的关键在于一线的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五、应对措施
(一)安全保障与保证的主体及关联单位
首责单位:建设单位
1. 直接决定单位:出租单位,其次是安装单位
2. 直接影响单位:施工单位,维保单位
3. 促进作用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监督机构
(二)主体单位职责:重视、规范、到位
1. 出租、安装、使用等主体单位:领导层重视安全;管理层规范运作;操作层执行到位;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予充分保证。
2. 总包单位:为一方责任主体,承担连带责任,可以发挥管理、监督、检查的作用;总包单位主动违章作业行为,必须重罚,坚决杜绝;发挥总包单位在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以及对人员的培训、考核、检查作用;检验检测由使用单位(总包单位)委托,见证签名。
(三)关联单位职责:公平、规范、专业
1. 监理单位:了解现场、熟悉情况,相对中立。发挥其在进场、安装、检测、使用、维护保养、拆卸等各个环节的检查、见证、监督的作用。2. 检测单位:发挥把关、规范、影响、引导作用。3. 监督机构:发挥管理、监督、检查、促进作用。
(四)产权单位有关问题及应对措施
1. 产权单位本质:本源性缺陷与隐患的根源,最大危险源!
2. 存在的问题:非法:转卖、涂改、套牌、拼凑;
3. 针对产权单位的对策,解决办法:规范化、流程化、信息化
(五)安装单位有关要求、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1. 安装单位资质要求;
2. 安装作业人员资格与能力要求:各工种人员齐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同合作,安全技术交底;
3. 安装拆卸作业人员资格要求: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与拆卸作业应配备的人员包括:持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的项目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机械管理人员;具有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起重司机、起重信号工、司索工、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
(六)结束语
坚守总书记“一线”方针 --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加强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切实把好设备质量关,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毛新宇. M自动化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
[2]毛小强.房屋建筑施工现场起重机械使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17,15(22):88-89.
[3]员翟坤.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研究[C]. 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木建筑学会、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文明工地建设理论与实践——第二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木建筑学会、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2: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