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才盛
广西省桂林市平乐县林业局 广西省桂林市 5424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林业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提高。林业工程造林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主要目的是提高林业产出,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基于此,造林工作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造林效果无法保证,不仅无法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还会造成资源浪费,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受到损害。实际造林工作中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掌握抗旱造林的关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
引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环保意识也有了显著改善,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大力推进林业工程建设,并不断的优化与改进造林管理方法,对促进当地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林业部门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且缺乏科学有效的造林管理方法,从而导致造林成功率不高,甚至出现大量树木濒临死亡的情况,导致资源浪费。文章通过对林业工程中造林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具体的造林管理方法及意义,希望可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些许借鉴。
1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基本原则
1.1 因地制宜、适度管理原则
我国领土面积广阔,且不同区域之间的气候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借鉴和学习相关林业管理经验时,应当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否则不仅无法发挥相同的效果,还可能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如某地区为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先后引进苹果等果树,但是之后却连续好几年不开花不结果,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最终得知,因为当地有种植刺槐,其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鞣酸等激素,会对果树的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造林管理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地管理。
1.2 系统管理基础原则
工程造林属于综合类型的工程,苗木种植是主要的生产系统,所以,在进行造林管理过程中,应当严格落实系统性管理基本原则。主要管理目标涵盖以下几个方面:苗木的种植、相关生产与管理工作人员、劳动人员、技术人员等,同时,各种苗木种子在实际运输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消耗,相关设备、各类仪器,各个方面都可能会涉及到相关费用款项,因此,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对设计、图纸、方案、目标、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
2优化措施分析
2.1树种选择
科学选树种是确保造林效果的前提,如果树种选择不合理,则无法保证造林成活率。干旱地区水源缺乏,因而在树种的选择上要尽可能选择一些针叶树,针叶树种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比较低。在实际操作中,还要参考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等因素。一般情况下,本地优良树种是最佳的选择,这主要是因为本地树种更能适应本地气候环境,其生长习性和当地气候条件较为匹配,树苗的成活率可以得到可靠保障,后期的生长也比较稳定。基于此,在进行树种选择时,可以先考虑本地树种,再判断树种根系是否发达,最好选择萌芽力强的树种,尽可能缩短苗木生长周期。除此之外,在干旱地区种植的树种,还要具有一定的耐贫瘠性以及抗逆性,这2个方面性能均优异的树种才更容易存活。此外,所选树种应具有较强的病虫害防御能力。在具体的操作环节,可以将灌木类树种作为主要选择的对象,因为此类树种比较适宜在干旱地区生长,抗旱能力比较强。在进行树种选择时,要结合当地以往的种植经验,参考具体的地质特征,在不适宜林木生长的地区科学种植灌木,比较常见的灌木有柠条、荆条、山皂角以及山杏等。此类树种的耐旱性能极强,生命力旺盛。在科学选种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抗旱造林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造林水平,发挥林业工程的最大价值。
2.2林木管理
部分树种具有较强的根系萌蘖能力,会有萌条由树木基部生长出来,进而对主干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抚育人员需将除蘖工作及时开展起来,促使主干的生长发育需求得到满足。同时,要于早春季节实施抹芽处理,这样林木主干生长速度也可得到加快。幼林期内,修枝环节基本上不需要开展,但要密切关注林木生长状况,若树种具有较强的萌芽力,存在着较多分枝,则需开展修枝处理。要严格控制修枝强度,尽量按照树高二分之一的标准控制树冠保留长度。此外,林间通风透光条件会对林木生长造成直接影响,若林间密度过大,需将劣质林木及时伐除掉,促使林分结构得到改善。在间伐工作实施之前,工作人员需详细调查林木生长情况,合理划分林木等级,对间伐期、间伐强度等内容科学确定。
2.3容器苗造林
相对贫瘠的土地,特别是一些浅山区,确保造林效果是比较困难的。为了进一步改善造林成果,此时采用容器苗造林的相关技术是十分有效的。此类地区的沟、坡比较多,地势崎岖、不平坦,土壤肥力差,土壤的蓄水能力严重不足,如果在此特殊区域种植常规的树苗,苗木的成活率将会很低,无法达到造林的要求,借助容器苗造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具体操作中,需要先去掉容器底部,保持其余部位不动,以保护土坨的完整性。因为苗木受到容器的保护,所以根系不容易被损坏,相对比较完整和健康,苗木成活率将会大幅度提升。另外,容器苗具有运输方便的优势,在运输过程中苗木很容易受到破坏,但是在容器的保护下,苗木根系的完整性更高,同时还可以起到节省水资源的作用。在实际的栽种环节,要注意容器苗木的种植深度,一般深度应该控制在容器袋口以上2cm左右,再用土覆盖、压实,为苗木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实践证明,与传统的造林方法相比,利用容器苗进行造林苗木成活率更高,在地质情况特殊的地区值得大范围推广,不仅可以保证造林效果,还可以避免水资源浪费。容器苗在容器的保护下根系完整,种植后跳过了缓苗期,很快进入生长状态,因而苗木成活率高,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强,保存率也较为理想。在苗木种植初期,其生长速度较快且稳定,参照以往的种植经验,容器苗造林技术值得大范围推广,特别是在干旱地区。
2.4松土除草
通过松土工序的实施,能够加快林木生长速度。一方面,表土疏松条件得到改善,水分上升通道得到切断。另一方面,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改善,有助于满足林木根系生长的养分需求。在具体实践中,首先要充分考虑造林立地条件。部分地块土壤条件较为优良,可适当减少松土次数。若造林地处于干旱地区,需增加除草松土次数。部分地块容易出现水土流失问题,除草工序尽量不要开展。其次,充分考虑造林树种与幼林年龄等因素。完成造林活动后,一般需进行3年左右的连续抚育。部分造林树种具有十分缓慢的生长速度,可对抚育年限适当延长。造林初期阶段内,每年可进行3次左右抚育。之后,逐步减少抚育次数。在除草方式方面,尽量将机械除草技术运用过来,这样除草作业效率能够得到提高,但需避免对树木造成损伤。如果采取化学防治技术,需对化学药剂合理选择,避免药害的产生。最后,要综合考虑树种类型、林木生长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除草深度。通常情况下,按照15cm标准控制除草深度即可。若造林地土壤板结问题严重,或树种根系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可适当提高除草深度。除草实践中,需将里浅外深的原则贯彻下去,避免对林木根部造成损伤。
结语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环保意识也显著增强,越来越重视生态环保问题,工程造林管理工作对林业工程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改善传统工程造林工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无计划、无组织等不足和缺陷,从而进一步提升林业造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我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
参考文献
[1]柳燕.北方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20(7):129-130.
[2]高万里,何得龙.西北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1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