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月   作者:王晓明
[导读] 高中物理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大的差别,高中物理学科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习惯也有极大的不同,尤其是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学生的高中物理成绩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帮助学生立体地理解高中物理知识,提高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王晓明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  678400
【摘要】高中物理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大的差别,高中物理学科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习惯也有极大的不同,尤其是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学生的高中物理成绩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帮助学生立体地理解高中物理知识,提高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整合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5-175-01

        引言
        高中物理教学不仅承担着夯实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的重要职责,也具有培养并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作用,在接受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需要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应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内化物理学科的知识内容,深入感受到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素养品质,将信息技术融合到物理教学中,对学科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一、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仍旧处于一种持续的发展状态,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也会产生变化。如,近年来网络课程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高中在教学中尝试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结合的方式。对于重要的课程教学视频进行录制,供学生进行自我的学习等。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调整,考虑到线上教学的需求。教师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高中物理知识都可以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以技术应用分析为前提,分析其与具体物理知识融合和结合的可行性,之后再制订相应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计划并与具体的物理学相关知识融合到一起。
        二、应用信息技术展示物理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使用新媒体进行实验展示,可以在重要的时刻采用慢放的方式给学生展现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观察、剖析,能够更快的领悟其中的概念知识。例如在教材中“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这一个点的学习时,因为机械波的形成以及传播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第一次学这个知识点时很难从各个分散的物理状态中总结出机械波的成因及规律。然而如果我们使用新媒体技术FLASH软件来模拟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的画面,不单单是物理老师,学生也能更清晰地观察出不同时间点各质点的位置,如何领悟介质中的各个质点是在被不断带动的,而且离波源近一点的质点先振动,隔得远的振动的晚一点,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凹凸不平的机械波。再者,还能通过动画的方式,再次呈现机械波的传播,让学生能够再三观察研究,而得出机械波传播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三、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出围绕着某一中心知识点,或者一个章节内容的知识思维导图,对其中关键的公式、概念部分进行留白,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对于这些空白的部分进行填充。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学习中存在的缺漏就会显现出来。在引导之后,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与理解,进行物理思维导图的构建。在初期的构建过程中,可以参考课本目录。教师也要应用公共邮箱等形式,提供自己制作出的思维导图下载。在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的构建方式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需求,应用计算机或者手绘的方式,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作业中较为优秀的内容,在课堂中进行集中地展示。
        四、应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高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物理理论知识,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记忆公式和定律,还需要锻炼学生将物理理论应用于生活当中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发挥高中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没有良好的物理实践环境,不能帮助学生在虚拟的物理情境中运用和实践所掌握的高中物理理论知识。对此教师需要不断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在虚拟的高中物理实践情境中巩固物理知识,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在遇到高中物理问题时能够迅速地想到需要运用的高中物理理论知识,在保证解题正确率的基础上提高解题效率。
        例如,在讲解《重力与重心》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演示不同的运动过程,如踢球、举重以及撑杆跳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态化的运动过程,分析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改变原因,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学生会想到是人施加的力量改变了物体的状态或形状等,那么教师可以再创设一个情境:在冬季时段,大雪纷纷落到大树的树干与树枝上,导致有的树枝被压弯或折断,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是因为树枝受到了雪的作用力,接下来,便可以引入到对力的概念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重力等作用力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主要是用来解决传统物理教学的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以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在物理课堂上使用哪一种教学模式其实取决于所讲的内容和受众群体,物理老师们要从教学的过程中去发掘最优的方式方法,了解什么才是最适合学生的,怎么样才能够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物理老师们要从现实角度出发,去掉不好的部分,取其精华,把教授学生知识道理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作为一切的核心切入点,强化日常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庆丰.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解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16):212.
[2]苏剑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J].高考,2020(23):118.
[3]崔志芳.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实践与反思[J].第二课堂,2020(03):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