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从“问题引领”,培养学生电教核心素养——以“电流计改装为电压表”教学设计为例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月   作者:代尚峰
[导读] 本文以“电流计改装为电压表”教学设计为例,采用“问题引领”探究教学法,以问题发现为主轴、自主探究为载体、过程体验为收获、问题解决为动力[1],引导学生经历电压表改装的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电教核心素养。

代尚峰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本文以“电流计改装为电压表”教学设计为例,采用“问题引领”探究教学法,以问题发现为主轴、自主探究为载体、过程体验为收获、问题解决为动力[1],引导学生经历电压表改装的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电教核心素养。
【关键词】问题引领;探究教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5-190-02

        “问题引领”探究教学法,是以教师设计问题为理念,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实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标;围绕以 “问题导学、引领”为方针,形成以“自主探究、论证”为主体,以“问题发现、解决”为主轴,以“师生合作、交流”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方式[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亲历规律的发现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电教核心素养。本文以“电流计改装为电压表”的教学为例,谈谈提升学生电教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一、设置问题、自然过渡
        本课题在教材中占用的篇幅较少,只有一个例题和电流计的简介两个部分,以致它潜在的教育功能常常被忽视。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动手、动脑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打破以往当作普通例题讲解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如下情景引入课题:
        1.在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和功率各有什么特点?
        2.在串、并联电路中电阻各起什么作用?
        3.分别用什么仪器来测量电流和电压?
        4.电流计有哪些主要参数?你知道它的构造和原理吗?
        学生小组讨论、回顾所学知识,随着问题的解决,加深了对串、并联知识的理解,掌握了电阻的分压、分流作用及意义,了解了电流计的主要参数,针对电流计提出了自已的困惑:
        1.电流计的主要部件是什么?
        2.电流通过时,指针受什么力作用而转动?
        3.这个力大小与电流大小有什么关系,即电流计为什么能准确测出电流大小?
        4.表盘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即指针转过的角度与电流大小成正比?
        教师针对学生的困惑,利用视频介绍了辐向磁场特点,通电线圈在安培力作用下转动,收缩弹簧及弹力的反作用,进而提出问题:电流计能否当作电压表使用?如果能,还需要知道什么?这样通过分层问题推进探究,并以电流计能否当作电压表作为衔接桥梁,自然过渡到电流计与电压表的通用性上,为后续电压表的改装留下铺垫,降低学生学习电压表改装原理的难度和梯度。
        二、问中设问、引导探究
        熟悉了电流计的原理和构造,及电流计可当作电压表使用后,教师趁热打铁,及时设置了如下情景:
        1.如果电流计G的内阻Rg为90Ω,满偏电流Ig为0.3mA,则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多少?
        2.1.2V的电压能否全部加在电流计上?为什么?
        3.如果需要用它测量1.2V的电压,该怎么测?
        学生经计算得出,电流计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0.027 V,而1.2V超过了它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将烧坏电流计。


如果用来测量1.2V的电压,则多出的电压怎么办?
        学生开始犯难了,探究一时陷入了僵局,面对学生的困境,教师提出了启发性问题:有什么器材可以把多余电压分走?如果有,又该怎么连接?
        经此一提醒,学生很快就想到了串联电阻的分压作用,顺利度过了难关,同时也把学生思路引到了电表改装原理上,教师接着提出问题:
        1.需要串联多大的电阻?你是如何得出的?
        2.通过电流计的电流有多大?指针应指在哪里?
        3.如果把电流计和串联电阻当作一个新的电压表,则这个电压表的内阻有多大?
        4.为了便于读出电压大小,表盘上的示数需要改写吗?有需要,该怎么改?
        这样通过设置大问题把学生引入课题,再通过小提问引导学生思路,把握探究方向。随着问题的逐层递进,学生在思考中发现解决问题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得到拓展,在理论推导、动手演算中能力得到提升,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检验、论证规律
        经历电表改装的探究过程,并得出串联电阻的计算方法后,许多学生都认为大功告成了。然而电教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推导出的理论须经过实验加以验证,我们的探究结果也不例外,为此教师提出了问题:改装过的电压表能否准确测量电压?我们该如何验证呢?经思考后,就有学生提出自己的构思:要验证改装的电压表,必须要有一个标准进行校对。教师紧随了一句:用什么作为标准呢?马上就有学生补充:用一个标准电压表来检测,与改装的电压表并联,只须将两表示数对比验证即可。理清了验证方法,教师就要求学生画出验证电路图,选出器材并动手验证。再经过验证,学生掌握了电压表的改装原理,为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教师设置了如下情景:如果把电流计G改装成量程为n倍Ug的电压表,需串联多大的电阻?学生自然就想到了用过的方法,把多余的(n-1)Ug分到串联电阻上,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把具体数字转换成倍数关系,再次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而后教师把问题再向纵深递进,如把电流计改装为3V和15V的双量程电压表,应串联多大的电阻?又该怎么串联,请你画出电路图。学生很快就想到用过的双量程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经小组探索讨决定,先完成小量程的改装,然后再扩展到大量程,共用一个小电阻。这样随着问题的逐层递进,学生的思维得到逐步拓展、激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提升。
        四、拓展思维、追究本原
        俗话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学生掌握电压表的改装原理,并能解决相关问题后,教师应引领学生进入纵深领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为此设置了如下情景:现有两个用相同电流计G改装的电压表,量程分别为V1(0--1V)和V2(0--3V),如果将两电压表串联使用,两表指针转过的角度相同吗?示数相同吗?经过前面的学习可知,指针的偏转角与通过电流计的电流大小成比例,而示数还与量程有关。但这两电压表都经过改装,怎么知道通过电流计的电流大小呢?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哪里入手,思维就象被掐断似的,怎么就转不过弯。就在教师也认为没戏时,一个学生弱弱的回了一句:“把它还原回去”。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一信息,并投去赞赏的眼光,点头给予鼓励,教师的肯定给学生指明了方向,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很快就把两个改装原理图串联起来,画出表盘示意图,并用串联知识解释了偏转角度和示数大小。而后教师再进行横向对比:如果两电压表并联使用,结果一样吗?至此电压表改装原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和巩固,也提升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这样学生亲历了模型的建立、拓展过程,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原本浮于表象的探究逐步沉淀下来,向探究规律的本质方面发展,学生思维也跟着沉淀,学会了追究本原,学习由此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转折,学习力也必将发生本质的变化。
        “问题引领”探究教学,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充分体验探究过程,重视电教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关注师生的交流与互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清.新课标下高中电教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学电教教学参考,2017(02).
[2]代会明.新课标下高中电教教学反思[J].中学电教教学参考,2016(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