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农有库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   作者:农有库
[导读] 汉字是世界上仍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表意文字,主要由读音、字形以及含义三方面组成。然而传统的识字教学方式较为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识字方法,进而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龙邦镇吕平教学点 农有库   533806

摘要:汉字是世界上仍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表意文字,主要由读音、字形以及含义三方面组成。然而传统的识字教学方式较为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识字方法,进而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渗透策略
        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食粮,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民族最为宝贵的记忆,具有极大的包容性。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外来文化对于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侵蚀作用。小学生这一阶段没有完整的辨别能力,对外来文明抵抗力比较薄弱,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比较容易接受外来事物。外来文化在中国受到了热烈的追捧,许多中国小学生看外国动漫,吃外国快餐,接受西方式教育,如果不同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与渗透,必然会造成传统文化的流失,这一现象应该值得大家关注。
        一、组织教学活动
        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他们往往不喜欢束缚在一些狭小的空间之中,而向往外面广阔的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如果学生整天都在教室这一密闭空间中进行学习,这难免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传统文化之中而获得一种独特的感受和体悟,从而增强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生活联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有关“走进中秋”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习俗,并且让学生懂得亲情的可贵,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课堂中所需要使用的有关制作月饼的道具,进而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一起学习制作月饼,从而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蕴。在学生的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中秋节的由来和节日习俗,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比如,在我国古代,一直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周礼》一书中也有“中秋”一词的相关记载。后来,这种活动受到了贵族和文人学士的效仿而逐渐流传的民间,进而形成一种民间风俗。通过这些讲述,能够让学生感受我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而引导学生也说出自己对于中秋节的认识和想法以及所知道和了解的中秋节相关习俗,进而更加深入地感受中秋节的氛围和内涵。在这些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每一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轻松而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掌握了许多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二、通过古诗词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其包含的文字意义和文化底蕴为后世所称颂。由于古诗词的文字平仄押韵、简短精练、朗朗上口,非常适合记忆力比较强的小学生学习和背诵。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与此相关的、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词讲述汉字,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背诵古诗词时了解和学习文字,发现汉字的语言魅力,同时熟识古诗词文化。



        例如,在讲“月”字时,笔者向学生讲述了“月”在古诗词中的代表意象,如“愁绪”“时间”“情爱”“边塞”,以及“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等,并说出了与此相关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江花月夜》《虞美人》等。笔者借助这些古诗词讲解“月”字,增强了识字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实现了传统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再如,在讲“柳”字时,笔者讲述了与柳树相关的古诗词,如《折杨柳》《咏柳》《长安新柳》等,以此渗透和传播传统的古诗词文化。当然,古诗词中有着独特意象的词语还有很多,如“梅花”“菊花”“水”“乌鸦”等,而这些词汇都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生字词,教师可以借着生字词讲解的机会渗透古诗词文化。
        三、借助启蒙读物,提高学生传统人文认知能力
        在我国传统经典名著中涵盖了大量的、具物鲜明民族特色的人文素养内容,且符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语言学习以及身心发展规律,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借助一些传统的启蒙读物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进而达到培养学生传统人文精神的目的。同时,教师也要在传统文化渗透之前做好“渗透”的准备工作,如深度挖掘现在教材,或结合学生学情为学生设计一些传统启蒙读物的阅读活动等,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弟子规》、《三字经》等的学习与朗读活动,将儒家“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加以渗透,使学生能够借助启蒙读物逐步了解传统美德与其中蕴含的道理。当学生完成《弟子规》的学习、朗读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观察、践行等来提高学生对传统儒家思想内涵的理想,进而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传统人文素养的目的。另外,语文教师还要借助低年级汉字的识字教学与《百家姓》、《三字经》、《声律启蒙》等认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认识到汉字是世界唯一的表意文字———象形、指示、会意、形声,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母语及文字更具有自己民族的智慧与文化性,使学生能够在汉字的学习、辨识过程中了解、吸纳到更多的传统文化,为其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奠定基础。
        结束语
        识字不只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内容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为提升小学生对汉字的认识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应当加深对识字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且可以通过在识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池贤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21):145.
[2]王艳.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9(74):58-59.
[3]刘迁.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讨[J].新课程(上),2018(1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