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如何让课外阅读走进学生的生活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   作者:杨平娟
[导读]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不仅是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改善思维品质,提升创造能力,开启心灵之窗,涵养精神力量的主要渠道。培养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湖南省新化县枫林街道枫林中学  杨平娟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不仅是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改善思维品质,提升创造能力,开启心灵之窗,涵养精神力量的主要渠道。培养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是我们发现农村孩子们的阅读资源匮乏,初中学生维持一件事的热情时间特短,许多学生没有毅力,只具有"三分钟的热度"。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比较低,大多数家长在外打工,即使有休闲时间不是喝酒就是打麻将,学生很难从家长那里得到"多读书,读好书"的熏陶。针对这样的现状,谈谈我的一点尝试: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个教师,尽管在课堂上声嘶力竭地要求学生多阅读,只要你不帮他指出其重要性,就很难让学生对阅读具有自学性,正如布鲁纳斯所说:“要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也就是说,你必须帮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之朝这个目标前进。其实,书本是死的,学生是活的,不能以一个课程标准就将学生死板地捆在条条框框上,这只能让学生反感,厌学、弃学现象由此产生。相反,当学生接受了语文,对之产生了兴趣,在歌声、笑声中所学到的东西,又岂是课本上所能包含的。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既乐知,又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呢?
        我们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40分钟,应多读书看报,扩大知识视野。于是,在七年级我倡议孩子们一人捐献一本书(推荐目录:《意林》《读者》《青年文摘》),这些杂志内容丰富,紧跟时事热点,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很受他们的欢迎。经过一学年的积累,我们班有了一个自己的书库。这样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大的资源,也符合农村孩子的现状。
        二、培养每天读书的习惯
        美国中小学一直推行持续默读的阅读教学方式。其目的是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动机,培养其终身阅读的习惯。其大致做法是:每天抽出十到十五分钟读自己喜欢的任何作品,教师不提问,不要求写笔记,不做任何成绩记录,结果成绩斐然。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于是我和孩子们充分利用早读、午休、放学做完功课以后等点滴时间来一起读书,每天坚持至少十五分钟阅读。由于推荐的《意林》《读者》《青年文摘》这些杂志内容丰富,因此孩子们没有排斥,反而快乐的阅读。如果我们像孙中山先生那样:“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存。”有了这种感觉,说明阅读已经生活化了。
        三、培养阅读小组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可在5—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


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良好小群体的心理原则可落实: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较好体现;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这可以说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界;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是这种思维常常只是混乱、粗疏、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览、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
        比如,在八年级上期时,我开始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 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我们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孩子进行定期的个别指导。从开始的一句话、一个词的概括、评价,到内容提要,感受体会等,老师都要准确把握,耐心引导。不能让笔记成为学生的负担,也不能让他觉得这是无关紧要的琐事。
        在八年级下期,我们组织多彩的活动,例如“美文鉴赏”、“文友聚会”等活动,通过诵读、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美文赏析、好书分享的等。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可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等,把陶醉于朱自清感人的父子之情中的学生引到优美的自然景色之中;学习了李煜的《相见欢》,可介绍并教唱他的另一首同样表达亡国哀思的《虞美人》,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一个亡国之君的悲愁;学习了《智取生辰纲》,让我们认识了自以为高贵的血统和急于建功立业的抱负的杨志,可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名著,让学生去关心杨志后来的命运,激起学生阅读探知的兴趣;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可请来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又认识一位有同样情愫的诗人;学《爱莲说》,可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引导学生进行背诵比赛……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且觉得兴趣盎然。
        有人说:“培养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培养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是啊!我们的孩子只有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长期坚持阅读,才能获取更多知识,适应现代化的学习要求,才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跃马平川”。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