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文化渗透探索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   作者:杨美美
[导读] 本文旨在探究将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参考相关文献为本次研究奠定基础,文章提出要子啊小学语文识字中将文化融入尽量,必须结合教材注重字形内涵,教师应该加强自身文学素养,通过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汉字,了解中国文化。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佛昙中心学校  杨美美  363208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将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参考相关文献为本次研究奠定基础,文章提出要子啊小学语文识字中将文化融入尽量,必须结合教材注重字形内涵,教师应该加强自身文学素养,通过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汉字,了解中国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文化渗透
        前言:低年级小学生还在识字阶段,一些教师只注重文字的拆解,注重识字的数量,而忽略了文化教育,汉字能够得到传承与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密不可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该注重文化渗透,了解字形的内涵,这样才能够启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对文化的传承。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强调读写,忽视文化内涵
        在大多数教师的观念中,字形结构和笔画顺序的教学仍然是识字教学的重点。这反映在小学识字课上,教师一般都是用笔画或者偏旁部首来解释汉字。关于水的字可以有:“河”、“海”、“江”,所以都是三点水的偏旁。或者拆分字,例如“青”,加上目的偏旁就是“睛”,“眼睛”的“睛”,与目有关;加上三点水成为“清”,关于水;加上竖心旁就是“情”关于心里情感;加上日就是“晴”,与太阳有关[1]。分解和添加部首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相关的新字符,还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识别汉字的笔画,识别汉字的不同部分,学生可以掌握汉字结构,这种方法有一定的长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识字背景的内容也应更加广泛,而不应局限于汉字结构中的笔画顺序。在识字结构上,教师进一步拆分字形,突出笔画的顺序和字形的结构,内容比较平淡,背景不深,不体现传统文化的特点。因此,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仅停留在笔画的顺序和字形结构,对汉字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缺乏理解。
       (二)教师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在我国,各个阶段的课程中都没有传统的文化课程。虽然部分教师在基础学习中学习过文言文等,初步了解了文字的演变,但不够深入和具体。一些学校开设的课程包含传统文化知识,只能被视为一种文化基础讲解,内容简单不够深刻。因此,文化渗透在低年级语文教育建设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文化教育中教师缺乏相应的培训。其次,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很少有教师会自觉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能力。如果这样下去,即使教师掌握了在文化建设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材料,也很难很好地利用它们。最后,小学是学习阶段最基础的教育场所,虽然小学生接受了语文教育,但是教师的传统文化课程没有得到重视。因此,无论是对教师的岗前培训,还是对教师就业后的进一步培训,增加汉字知识、提高教师传统文化能力的培训都相对不足。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文化渗透的途径
        (一)结合教材,注重字形内涵
        汉字经过漫长的发展和发展阶段,字形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书籍中的简化斜体字为基础,很难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关注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以发掘和发现汉字的深层文化内涵。教材是学生识字的基础,教师可以熟练地运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文化素养的培养。首先,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内容进行了逐步介绍。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对简单的符号进行透彻的讲解,为教学难度较大的复杂新符号铺平道路。
        例如:部编版教材小学一年级的第一课学习的生字“天”,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是人的头顶,可以理解为人的头顶上加了一横就变成“天”。再例如“水”字,也是象形文字,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通过结合象形文字,然后分析了汉字结构的内涵。其次,教材中的一些插图也反映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在识字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插图,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例如,“春”字,课本上经常会附有关于春天以及春节的图片。教师可以用这些插图作为切入点,渗透传统春节的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生词和组词,了解汉字的形成原因,对相关传统文化的更深理解[2]。
        (二)教师加强自身文学素养
        不同的教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理解。一些教师认为识字框架的重点在于认识更多的文字,能够写出更多的汉字,但是识别和阅读形式的多样化,记忆和听写更加注重字体和笔画,而对书写形式的关注较少。二者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需要多次重复机械记忆,还要注意笔画笔顺的书写。也有教师认为识字意味着组词和造句,识字意味着认识更多的部首、了解更多的汉字结构等。一般来说,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基于前辈或自己的教学经验。他们只停留在对字面意义的理解上,对共同概念的理解上,缺乏对语文课程理解领域的专业视角,导致了不同的教学方法[3]。
因此,教师应更好地理解识字的目标,反思并认识到识字教学不仅是识字和写作等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情感包括态度。教师应在自身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如何捕捉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加强自身的文学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最终实现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的积极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汉字受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在汉字创作的各个方面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在文化建设中渗透传统文化。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创新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加“情感化”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许琦.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9:69-69.
[2]杜钦.我看部编版教材——之识字写字[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9:88-88.
[3]张慕.传统文化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