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运用《作业本》深入“生本对话”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   作者:姜冬英
[导读] 《新课程标准》中说到,阅读教学是以文本语言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最终在多重对话关系的互动中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促进言语和思维的同构共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动态过程。而在各种形式的对话中,要让享有了“话语权”的学生真正“有话可说”,关键还在于落实“生本对话”。

浙江省江山市城北中学     姜冬英

       《新课程标准》中说到,阅读教学是以文本语言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最终在多重对话关系的互动中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促进言语和思维的同构共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动态过程。而在各种形式的对话中,要让享有了“话语权”的学生真正“有话可说”,关键还在于落实“生本对话”。生本对话,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主要是与课文对话,就是让学生接触文本,体验文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相互作用,共同建构文本的意义,并获得精神的提升。然而:
        1.教师权威、知识本位,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大有所见。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地位,教师说什么都是对的,所以他们缺乏教学的本真意义——生本对话,这样既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权利,也忽视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的指导作用。
        2.如今在许多课堂上学生还没读懂课文,其实不要说“读懂”,就是“读过”的话,部分学生都还没有,师生之间就开始对话。学生是离开了文本与教师泛泛而谈,教师是跟着学生海阔天空,于是学生经常是错漏百出,茫无头绪,更别说课堂感悟或课堂效率了。
        3.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没有准确把握对话的实质,导致操作上出现偏差:只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满堂问答)、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分组讨论),而忽略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读书实践)。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慢慢地消失了。
在部编教材的推行,《作业本》的实施下,以上现象有所改观,但完完全全依照《作业本》来授课,课堂就成了作业课,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生本对话”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势在必行,以下是本人实践的一点感悟,分享如下:
        一、课前预学促理解
        现实中,由于初中课文相对来说比较长,许多语文课堂上学生还没读懂课文,其实不要说“读懂”,就是“读过”的话,部分学生都还没有,师生之间就开始对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进行了如下的实践:
        (一)一粗二细三跳读
        第一次粗读课文,对文章了解个大概;第二次细读,要求对文中的不会读或不懂的字词通过查字典,写在书上;第三次跳读,粗略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开始做《作业本》中的“课前预学”。
        (二)一做二改三备课
        本人安排了晚自修的时间,让学生做“课前预学”,并且要上交,根据学生每次测试的成绩的不同,分别抽取优等、中等、后进中各5人及时批改(每次抽查的学生都不一样),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做的情况,进行有方向性的备课。
        经过一年的以上操作,老师和学生都收获了很多的预习好处。如《端午的鸭蛋》中对屈原的了解,对端午习俗的了解,都在于课前的预习;又如鲁迅的作品,如果没有先前的预习,学生听来会如同“天书”。
        这样在预习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体验、情感积累和知识储备与文本进行“对话”,对文本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整体感知,感知言语作品的“语表层”,从心理学角度说,在预习过程中,如果能及时发现疑难点,就可以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迅速转向对疑难问题的解决,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课堂支架促引领
        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运用支架给学生启发、点拨、暗示等,引导他们进一步熟读、精思、观察、体验、想象,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等,产生个性感悟,赋予文本以全新的意义和阐释,从而使文本的意义不断地开拓和建构。如在学习《蒲柳人家》中艺术性的夸张时给予一下支架:
        摘录: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
        分析:作者用“茶碗口粗细”夸大河柳的粗壮,表现一丈青大娘折断河柳的轻而易举;运用拟声叠词“呼呼”进一步夸大她挥舞河柳的浑厚有力。这一句对人物的行为进行了艺术性的夸张,凸显出一丈青大娘的剽悍勇猛、刚直不阿。
        给了示例式的支架,学生对语言的组织就有了一个方向,同样的问题,不同程度的思维,不同程度的语言组织,从而让课堂绽放出了满园的芬芳。
        又如《审题立意》中的写作构思单:


                                                
                                                                        
                                                                        
        写作之前根据以上的构思图,学生对自己要写的作文就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写起来就会有话说,并且条理清晰,逐层深入。再也就不会出现写作中经常犯的“脚踩西瓜皮”的现象,导致作文质量不高。
        在平时教学中《作业本》中没有支架,我们就自己编写支架来引导学生真正的进行课堂深度对话,从而从真正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比较整合促延伸
        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回归文本又拓展文本。这一环节,要让学生活读课文,以教材作为学习语文的蓝本,根据教材的言语特色,设计多种动态的言语实践,迁移运用文本语言,让学生在拓展创新的话题下,运用语言进行表情达意的言语技能和技巧的展示,并在运用中进一步实现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本人在教学了《送东阳马生序》后,引用了欧阳修的《送徐无党难归序》进行比较阅读,如:
        说说两篇文章的叙事风格有什么共同点?
        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序言”的真正目的“都在惜别伤离、劝勉激励的同时,表达作者的一些感慨或见解。”和“行文风格上,往往集记叙、描写、说理、抒情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了从一篇到一类知识的归总,帮助学生将学习“由点构成线,由线构成面”,形成立体、开放、整体的知识结构。虽然刚开始学生会有点茫然无头绪,但是在一节一节课堂的熏陶下,学生的语文比较整合能力就提升了,从而直接促进学生课堂的深度对话。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我们要以部编教材为范本,创造性利用《作业本》,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出更合理、更科学的“生本”对话方案,查找和整理更多、更有效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初中语文)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8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