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品名士风流——以诗文联读创建“轻负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   作者:骆媛
[导读]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为提升学生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减负,广大初中教师积极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改革。面对以往初中语文诗文教学枯燥、晦涩、浮于表面等问题,教师积极采取丰富手段来实现“轻负高效”教学,以轻松愉快的心态来完成语文学科的学习,培养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成效。

义乌市稠州中学  骆媛

【摘要】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为提升学生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减负,广大初中教师积极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改革。面对以往初中语文诗文教学枯燥、晦涩、浮于表面等问题,教师积极采取丰富手段来实现“轻负高效”教学,以轻松愉快的心态来完成语文学科的学习,培养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成效。基于此,本文根据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课程设计,凸显“群”学习的语文学科理念,以点带面,在任务(点)的指引下,联动群文(面),通过围绕一个特定议题组建不同文本进行学习,调动思维,深度阅读,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创建“轻负高效”课堂。
【关键词】“轻负高效”;诗文联读;以点带面;深度思考
        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新时期下,基础教育的重点已放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初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但在以往教学中往往会面对学业负担重的问题。对此,初中学校有必要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出发,来践行语文教学“轻负高效”教学方案,通过诗文联读在导入课堂,答疑解难,主题探究,难点突破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一、初中语文实施“轻负高效”教学的意义
       进入新时期,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应当向着减轻学生压力、实现高校课堂的方向努力。虽然当下教育部门不断强调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压力,但是仍旧有些学校将学生的升学率作为教育教学的唯一目标,导致学生在学习上逐渐不堪重负,学习沦为机械化行为。如果初中语文教师能够更新观念,改革过去语文的功利性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上渗透核心素养培养,那么久有助于学生卸除繁重的学习压力,有效提升语文教学学习效率。同时,减轻负担,提升效率能更进一步燃起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和兴趣,辅助教师有计划步骤地完成语文教学设计,让核心素养能彻底贯彻于初中语文课堂中[1]。
        二、诗文联读的要求
        诗文阅读一般是指在限定短时间内(一节课),围绕一个议题,开展多篇(不低于三篇)文本阅读教学。其和过去教师的逐句精读不同,它将结合预学、略读、跳读、精读为一体,更为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并形成形而上的独立思维能力。除了被动的审题之外,更需要学生在文群中“界定议题,分解剖析,全面评价,寻找文群的共性与个性”[2]276
        诗文联读就是“议题统摄阅读和开展阅读教学”[3],议题这一任务将若干个文本串联了起来。因此,在课堂中,教师的主体作用,更多体现在文本的议题提取,推进议题的深入,引导议题的总结,实现课堂的“轻负高效”。
        三、初中语文“轻负高效”教学改革策略
        (一)课堂导入,诗文联读激兴趣。
        在给学生上《登高》的时候,便需串联多篇登高之作来阅读。如:《登幽州台歌》《登鹳雀楼》等,这些“登高之作”就是层层递进的,能够消解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存在于心中的不熟悉感,从而逐步引导学生步步推进,激燃学习兴趣。
        在给学生讲《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学生读完后,和其他诗篇联系对比,如《观潮》。教师提问:“大家读完诗后,你们对这首诗是更喜爱了,还是觉得不怎么样呢?”学生来了兴趣,纷纷举手要回答问题。该联读能有效激起学生表达欲,满足其体验感受。
        在给学生介绍《沁园春·雪》的时候,为引导学生理解毛泽东诗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让学生联读毛泽东其他类似情感的诗,联读完毕后,再带领学生去了解庄子的“鲲鹏之志”,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慢慢的,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和毛泽东在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知人论世,诗文联读共鸣情。
        在学辛弃疾的“破阵子”这首诗时,教师需在教学前,引导学生知晓辛弃疾的大致生平经历,从而知人论世,和作者共鸣情感,建立理解性阅读。
        《清平乐》中:“万里江山”是辛弃疾的理想,渴望能够浴血战场、保家卫国,而现实却是“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被迫寄居在山间小屋当中,眼睁睁看着国土沦陷,体现了辛弃疾壮志未酬的心酸和愤懑。《破阵子》中,辛弃疾希望能帮助君王排除一切烦忧事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现实却是“可怜自发生“,是壮志难酬,曾经的辉煌更显如今的凄凉。


《宋史辛弃疾列传》中,辛弃疾很好地督办了江西一带的赈灾事务,希望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但在那时,辛弃疾却因为别人弹劾而解除职务。我们能看出,辛弃疾对国家的热爱是毋庸置疑的,但理想和现实却往往难以统一,由此造成了其悲凉的命运。在该理解基础上,再来解读课文,学生就更容易品读其中的感情,产生情感共鸣。
        (三)难点突破,诗文联读释疑难。
        学生在学习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诗句时,对“舞”、“驰”二字的化静为动手法不能理解,即可采用联读方式难点突破。
        化静为动简单来说,就是刻画本来静态的景物,让其拥有动感,从而让其“活”起来,如此作品也显得生机勃勃,灵活富有情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用“绿”动态化了静态视觉,表现了春风的力量和气势,让人不免有种春意扑面而来的感觉。
        又如福建高考卷考查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一诗,李白写这首诗时正当乾元二年,他在流放的中途得到了赦免,于是乘船回江陵。诗中十分巧妙的依据“山衔好月来”,以拟人的方法表达了李白心中因为获得赦免十分愉悦的情绪。这句诗也将静态化为动态,和上句的“大雁引愁心去”相呼应,更突出诗人开心的心情,且新意十足。
        朱自清的:“这个亭踞在突出的角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中,亭本身为静态的,但通过“踞”这个字,就将亭表现出了动态感,一下勾勒出其形象,十分生动。
可以说,诗文联读,犹如一把可以打开学生理解诗歌内涵的锁,能让理解更加深刻。
        (四)主题探究,诗文联读有深度。
       在学习《过零丁洋》时,诗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着重表现了其对于元军招降的行径的不屑,宁愿死也不投降,舍生取义、慷慨赴死。在初中生这个年龄层未能能很好地解读,即可采用诗文联读的方式扩展深解。
        杜甫《春望》中,其描写花没有情,但会流泪,鸟没有恨,但会惊心,这两者都是因为人心中的情感而表现出哀怨之情。杜甫用乐景来写自己的爱情,充分表现了其内心对国破家亡的痛苦,看到美好的场景,反而心中疼痛更甚。
        诸葛亮《出师表》中,表现了自己对先帝的忠诚。诸葛亮作为历史上的名臣,其感恩先帝对其的信任,始终忠君爱国,不曾有私心。
        爱国之情并未虚妄,家国情怀深埋在每一个赤子心中。通过诗文联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得感受这份情怀,而非浮于浅表,方可知“舍生取义”的真谛。
        (五)反向建构,诗文联读练能力。
        群文阅读中,教师能对学生群文整合能力进行训练。教师可提问学生:“教师为什么联合这些文章?意图为何?如果可由大家选一篇文章来联读,大家会选哪篇?”
        该问题主要是关于群文阅读的架构,引导着学生去思考学习的重难点,开拓视野,建构知识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着重知识,也重能力和思维。诗文联读,既是同中寻异,也是异中求同,有助于举一反三。
        四、结语
        诗文联读可用于课前预习,课堂展现,亦可用于课后复习。诗文阅读是初中生最为头疼的难题之一,唯有巧用方法,以点带面,才能事半功倍。通过诗文联读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知人论世,答疑攻坚、主题探究、反向建构等途径,能有效整合课堂,发散思维,培养语文素养,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的来说,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需要教师推进“轻负高效”教学改革,以多元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乐于学习。
【参考文献】
[1]韦芳.轻负高效式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界,2017,(10):14-15.
[2]段增勇,王雁玲.”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看群文阅读价值[N].中国教育报,2018-03-07(9).
[3]高中语文课标组组长王宁:”学习任务群”将是高中语文新课程一大亮点![EO/OL](2018-01-24)
[4]闫学琴. 注重轻负高效,渗透核心素养——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 课外语文,2020(31):103-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