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恒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建筑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结构设计工作受到普遍关注。因而,若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优化并加以应用,可有效提升其设计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这同时也是当前所有的建筑结构设计单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性;耐久性;措施分析
1对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1.1主观因素
与建筑施工不同,建筑设计行业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环境的改变而兴起的一门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很多设计院都存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一些建筑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忽略了知识、经验的累积,没有经历过系统完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成为一线设计师。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十分欠缺,而且新人设计师不仅缺乏先进的设计理念,而且还存在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导致建筑结构设计中出现很多疏漏和缺陷。
1.2设计方法不合理
建筑的使用寿命较长,与公路、桥梁等工程项目相比,建筑工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竣工后不可能频繁返修,这就要求从设计之初就要把好质量关,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稳固性和安全性。建筑构件在天气、人为活动、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损坏,从而缩短建筑的使用寿命,甚至还会埋下安全隐患,给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加之一些建筑设计师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欠缺,没有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结构设计,比如建筑的抗震设计,一些设计师未能综合分析、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和特点,也没有充分考虑材料是否会出现扭曲、变形等质量问题而盲目选择。还有一些设计师没有采用科学的建筑结构平面设计方案,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埋下许多潜在地风险因素,建筑材料的陈旧老化、建筑结构的过度损坏都会影响建筑的整体安全性。
1.3缺乏创新意识
建筑结构设计不仅需要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还要求设计师有一定的天赋和创意,尤其是在新时期下,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建筑形态更加多元化,如果设计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设计方式,没有考虑建筑风格和建筑本身的特点,则很难提高设计水平。部分设计师严重缺乏创意,没有掌握数字化设计工具、设计程序的使用方法,无论是制定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还是制作设计图纸,采用的都是传统、陈旧的工作方式,完全与时代脱节,根本无法满足现阶段人们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
1.4抗震设计不完善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的抗震能力是重要的设计内容,并且直接决定了建筑质量与整体的安全性,与人们的人身安全密切相关。抗震设计包括抗震计算、抗震构造措施,设计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尽管设计师明确了本地区的烈度,但是却忽略了相关规范中要求的抗震等级。抗震等级除了和建筑类型有关,而且还与建筑的高低、所处场地、周围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很多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应该提高1度~2度,以此来确定抗震等级。因此,如何判定抗震等级成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工作,而抗震等级同时又决定了建筑结构设计的计算,并且对结构构件内力的调整产生影响,只有准确确定建筑的抗震等级,才能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规范要求。
2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耐久性和安全性的策略
2.1科学构建建筑设计模型
在具体的房屋结构设计优化中,需要精准科学化地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模型建构。首先,就是需要科学选择变量。变量就是在建筑设计中可以用来进一步优化的参数值,通常而言在设计优化前需要整体性分析建筑结构的各项性能,认真了解需要优化的内容点以及关键点,从而对整体的设计方案能有全面地掌握认识,同时也要考虑建筑建设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从具体的结构优化环节来看,特别是相关工程涉及的细节参数,需要作为优化的理论依据,在选择最佳方案时在其中做合理的取舍,参考房屋工程建设的参数,明确数据目标,最大限度降低对建筑的直接性影响,同时降低设计优化所带来的偏差;然后是科学化选择优化函数,在以实用性跟稳定性的前提下,既要做好成本控制,同时对房屋整体结构、尺寸、用料等进行合理选择,保障稳定,再结合具体施工的条件,最终合理施工。
2.2加强结构计算优化
由于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设计内容繁多,需要考虑的细节点具有一定难度,具有系统性与复杂性要求,所以为了保障数据的各方面科学完整,需要对相关数据参数进行汇总,同时基于科学计算要求,利用计算机系统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化整理与分析计算。在具体建造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各种建造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处理的结构需要进行综合性研究与分析,并努力对结果数据进行调整优化,确保优化的数据不会对设计构成影响,也不会带来额外的约束条件。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房屋设计工作的实际要求,在设计优化中,通常会采取多种建筑机构的设计运算系统,这样对同一个数据进行更加精准化处理,为后续的参数优化提供更加精准的理论参考。同时在数据优化计算中还会对不同计算方法和模式的优点缺点加以分析,以最符合建筑结构设计要求的计算模式为最佳,同时保障设计优化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优化效果。
2.3加强房屋形体安全性
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既要保障建筑体的结构稳定与安全稳定,同时对建筑体的整体室内布局、外观布局也有着严格地要求。建筑结构的设计优化讲究科学性要求,在不断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的同时,对建筑的布局、外观优化也同样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符合当下对建筑的审美要求,并在结构优化设计中做创新设计,在原有优化措施的基础上,科学调整建筑内部的形状和结构,提升设计的完整性,并不断提高客户的住房需求体验。
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优化中,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体的选址、设计方案、结构布局、水文气象等综合性因素进行分析,同时还要结合设计的要求与相关标准,初步确定相关优化设计方案,并在后续的数据模型优化中不断对相关内容进行优化与改进。应用外形优化设计的方法,借助建设计筑标准和外形结构的特征,进行高度整合重新优化设计。在设计中也要注重对连续性结构以及秆系结构的设计与优化,保障其发挥相应的功能作用,同时也符合功能美观性需求,确保建筑的整体外貌完整一体化,满足设计的审美要求。
2.4加强房屋截面安全性
除了需要对房屋的整体外形进行优化设计,还需要注重一些细节点的优化,这样才能保障房屋整理结构的稳定与安全,这对于房屋结构设计优化同样重要。所以设计者需要对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加以综合考虑,结合房屋设计需要,努力确保截面运算的完整性与科学性,同时在优化调整中让截面设计都符合设计规范化标准。筑截面的优化设计不仅需要注重对数据精准性的把控,同时在操作时也需要保障界面的稳定性,能够确保建筑体整体建构稳固,提高建筑体的整体使用寿命。
3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现代化的今天,人们对于建筑的功能、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有效提高房屋的耐久性与安全性要求,就需要从设计、施工、质量检测各个层面入手,努力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才能有效提高建筑的品质与性能。对于房屋结构设计的优化要注重设计要求的规范性,既要保障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对于其外观、室内布局.建筑风格、截面优化设计同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满意的住房,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洋.探析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J].科技资讯,2019,017(027):210-211.
[2]徐占明.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问题的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18):1110.
[3]王相龙.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J].中国房地产业,2019,000(020):93.
[4]丁志博.试论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J].中外企业家,2018,609(19):114.
作者姓名:张庆恒
身份证号码:23022519901108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