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2期   作者:陈梅
[导读] 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改进园林种植环境,优化园林植物种类
        陈梅
        河北区王串场公园管理所  天津市   300150
        摘要: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改进园林种植环境,优化园林植物种类,引进现代栽培技术,强化园林水肥管理,加强园林中耕养护,提升管理人员素质,能够对病虫害进行更加有效的防治,提升防治效果,保障园林工程建设效果。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
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
        1.1生态原理
        在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相关人员需要基于生态系统进行科学防治。技术人员应深入分析病虫害问题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对影响病虫害的各项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评估防治效果和生态平衡的关系,确保能够有效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促进园林植物生长。
        1.2效益原则
        通常情况下,病虫害防治具有持续时间长、投入资金大等特点,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在开展具体工作时,相关人员需要明确防治目标,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确保园林工程项目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维持生态平衡,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1.3综合原理
        在综合治理植物病虫害时,需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确保能够及时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2园林绿化与园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2.1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病虫害问题的重视,缺乏系统管理与计划,导致实际生长环境不符合绿化植物生长所需,造成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病虫害。没有根据实际状况制定应急预案,及时防治,造成植物长势差、甚至死亡的问题。
        园林绿化中存在的病虫害问题较多,与植物生长环境、养护情况及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无法及时有效防治,会导致其快速传播,容易出现有害生物蔓延的问题,严重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同时,很多园林绿化管理中缺乏完善的病虫害防治管理系统和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在处理中主要通过化学农药的方式进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污染。
        2.2病虫害监测工作不到位
        园林绿化的病虫害防治中会耗费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涉及到了较多的部门、单位及个人。为了科学、有效地进行防控,技术人员要及时、科学地监测各类病虫害,通过定期巡查及加强监测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预防。但多数的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缺乏科学、全面的监测体系,也没有专业的人员开展此项工作,监测和预防得不到落实。
        2.3检疫检验环节问题
        在园林绿化中检疫检验是关键的内容。如果在实践中忽视检验检疫工作,没有细化各项内容,会导致病源物从外省市或境外进入到本地园林绿化系统中,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导致植物出现无法控制的病虫害问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生态问题。
3防治园林病虫害主要措施
        3.1优化园林景观的设计
        园林景观的设计不能只为了园林绿化富有观赏性,还要考虑保持生态平衡。所以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一定要以当地自然环境为基础,根据每个植物的生长特性,注意植物的生长是否能适应当地环境,植物与植物间是否会互相影响生长,易发生病虫害的植物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和处理等问题,选择搭配不同的植物,以达到互利共生的目的。如果盲目种植难以适应本地自然环境的绿化植物,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不仅造成经济浪费,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所以要综合考察园林的地势和地貌以及生态环境,选择最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有效避免病虫害之间的交互感染,促进植物间的健康生长,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3.2重视病虫害检疫工作
        园林绿化不能只种不管理,除了被动地在出现病虫害时进行治理,还应主动加强病虫害检疫工作,提前预知风险,帮助抵御病虫害。在检疫工作时,需要养护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认真观察和严格检查园林植物。一旦发现植物病虫害,应诊断和治疗有病虫害的植物。通过小规模领域的病虫害的探知消灭,可以帮助园林提高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为了防止植物病虫害传播,还应诊断、治疗和观察附近的植物,及时诊断观察可及早消灭园林中所出现的病虫。在诊断时出现扩大的趋势,应适当隔离园林的病虫害区域,避免灾害蔓延导致病虫害难以被消灭,控制住事态的发生而减轻对其控制的成本,达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协调。
        3.3科学治理病虫害
        首先,可以利用物理条件进行捕杀,如有些害虫喜欢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活动,就可以在其成熟期利用灯光进行诱杀;偏爱有味道液体的害虫,可在液体中加入有毒物质做成毒饵;也可制作简单的捕捉工具,进行人工捕杀。此方法在害虫大规模泛滥时最有效,可以在这过程中捕杀孵化中的卵和幼虫。还可用生物防治法,利用生物之间的平衡法则,让园区内的生物相生相克,互相制衡,如以鸟治虫、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等,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这种方法简单高效,不会破坏生态环境,是目前园区治理中利用最多的防治法。不过生物防治法在植物病虫害密度较小的园林才能得到良好发挥作用。最后,化学防治法。在园林植物大面积且突发性的病虫害时,化学防治法最有效,能高效防治处理,且操作简单。在化学防治时,要控制用药量,切忌泛滥使用农药等。
        3.4引进现代栽培技术
        首先,科学引进现代栽培技术,确保园林植物能够茁壮成长,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只有及时找到病虫来源,才能进行全面消除。在开展具体工作时,相关人员需要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有效降低发生病虫害的概率。要合理选择栽培技术,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抑制。同时,还可以采用湿地种植、组培脱毒育苗、无病株采种等方法进行栽培种植。加强水肥管理、注意园圃卫生,合理搭配,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其次,要在园林中构建科学的预警预报体系。这不仅能够让种植人员实时掌握植物的生长情况,还能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科学应用基层测报点和区域控制点进行病虫害监测,确保能够及时掌握病虫害的为害程度、发生面积和分布区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预防,避免为害进一步扩大。
        3.5强化园林水肥管理
        深耕土壤能够科学改善土壤结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清除杂草,有效增加土壤肥力,保障园林植物健康生长,使植物具有更高的抗病虫能力,能够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例如金针虫、虫蝼蛄等地下害虫离开土壤就无法生存。苹毛金龟子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食叶害虫,通常在土壤中化蛹,而桃小食心虫需要在土壤中越冬。
        基于此,相关人员需要明确不同虫害发生的规律,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耕翻土壤可以破坏害虫的巢穴,或者将土壤中的害虫翻至地表,将其晒死、干死、冻死,还可以直接利用翻耕工具将其杀死。通过这些方式控制虫害来源,可以有效减少虫害发生的概率。同时,可以将地表的落果、落叶和枯叶翻至土壤中,不仅能够有效增加土壤肥力,还可以有效阻止病原传播,使浸染来源大大减少。应合理施肥,进行科学有效的排灌作业,确保园林植物健康生长,使植物抵抗病虫的能力有效提升。需要适当增加钾元素、磷元素、氮元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如果氮肥过多,会使植物徒长,使树冠的透光性和透风性不足,植物可能出现早期落叶病、白粉病等病害。通过相关实践发现,在进行园林植物种植过程中,合理使用钾肥对壮树、防病具有显著的效果。
结束语
        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相关人员必须对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深入分析,确保在发生病虫害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分析了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防治策略。
参考文献
[1]殷德成.加强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提高生态文明建设[J].农业与技术,2019,39(24):147-148.
[2]张玉涛.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措施探究[J].新农业,2019(23):39-40.
[3]程婷.试析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创新应用[J].农家参谋,2019(23):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