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增华子
杭州湘湖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203
摘要:机电配套设备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却不可避免设备运行(如噪声、振动)可能产生的问题扰民、甚至影响人们的生活。本文通过分析振动与噪声在建筑结构上的传递过程,并对于每一连接处采取针对性的隔振措施,形成一套主要以设备隔振基座、阻尼限位器技术为中心的隔振措施,此外针对于管道间、管道与设备间的隔振,采取柔性隔振技术,从而更好地达到减震降噪效果。多重的隔振技术不仅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性能与价值,同时能很好地降低建筑物整体的噪声与振动的频率,减少周边的噪声污染,为周边居民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设备安装;减震降噪
1建筑机电安装施工的特征
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建筑机电安装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具有特殊性、广泛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1]。建筑机电安装施工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机电设备安装流程比较独立,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2)机电安装施工具有广泛性特点,涉及大量工程项目,包含建筑工程的全部辅助设施,重点是消防设备、电气设备、电力系统、排水系统和动力系统,各项内容都会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3)建筑工程机电安装具有一定的技术性,机电安装涉及范围较广,这就对设备专业水平、技术含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机电安装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较高。
2减震降噪施工技术方案
历史资料显示,传统的减震降噪技术措施都是单一、简约的方式,在设备安装的底部增添一块减震垫片,从而来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减震垫片所发挥的作用不大,尤其是在电机设备这一低频振动中难以实现减震降噪目的。
基于上文所描述的噪声振动的传递过程分析,有效减少振动与噪声的产生,必须从建筑结构与管道间、设备与建筑结构等不同空间维度出发,实施一定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减震降噪这一目的。本文查阅大量有关超高层建筑设备安装文献,收集与分析大量的减震降噪的数据,结合自身的工程实践经验,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有效的减震降噪的施工措施。
3综合减震降噪施工技术措施
3.1设备与建筑结构间的减震降噪技术措施
传统的减震降噪技术往往针对的是设备的垂直减震降噪。但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物往往会安装多台设备或震动感较强的设备,需要多重隔振技术方可实现减震降噪这一效果。双重隔振措施主要是在垂直震动与水平震动这两个方面出发,普通情况下在设备底部安装设备隔振底座,从而更好地隔绝垂直震动的传递。此外,采用阻尼限位器能有效降低噪声与振动的水平传递,一般安装于设备隔振基座刚性配重台座的壁面与建筑结构地面之间,更好达到减震降噪的双重效果。
一般情况下,双重隔振措施主要分为三部分:上隔振结构、下隔振结构与阻尼限位器。首先,上隔振结构的组成部分主要有三个主体:上支撑钢板、上刚性质量块、上隔振器。其次,下隔振结构比上隔振结构多一个组成部分,主要由下刚性质量块、中支撑钢板、下支撑钢板及下隔振组成。下刚性质量块系四边方框结构,下支撑钢板在下刚性质量块底部水平设置,中支撑钢板在下刚性质量块上部水平设置;上刚性质量块安装在下刚性质量块中间及下支撑钢板,下刚性质量块在上刚性质量块四周。最后,阻尼限位器一般安装于隔振结构的周边位置。经过多次的工程实践证明,双重隔振措施可以很好地隔绝噪声与振动在建筑结构中的传递,从而达到降噪减震的效果。
设备在完成基座安装后,需要对各部分的组件开展全面的检查,确保每一隔振器的压缩量均匀一致,偏差不得超过毫米级。
3.2设备与管道间的隔振降噪技术措施
一般情况下,设备与管道之间也是振动与噪声的传递空间之一,相对于其他隔振的空间来说,管道与设备间的连接口需要采取柔性技术来解决优化。例如,各种设备安装过程中尽可能采用挠曲软接头处理,提高连接口的柔韧性,降低振动产生的频率与范围,常见的材料有橡胶避震喉、柔性橡胶接头等,风机进出风口与风管可采用帆布等形式的软接头。
3.3管道与建筑结构间的隔振降噪技术措施
管道与建筑结构之间也是噪声与振动的传递主要空间,管道一般容易将设备的低频振动大范围地传送到建筑结构之间,从而产生较大范围的振动与噪声污染。对此,弹性隔振技术是目前在管道与建筑结构间普遍采用的施工措施。在管道与建筑结构间的连接口应用相关隔振措施,以达到降噪减震的效果。弹性隔振技术主要由隔振吊架、隔振支架脚等部分组成。其中,弹性吊架是隔振吊架最佳的材质,隔振支架脚则一般采用弹簧减震器或橡胶材质的减震器。若采取的是双重隔振技术,可在隔振支架脚安装两个叠加的减震器,并合理地调节支架的高度,以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其次,楼板或墙体有管道穿过时,需要增加相应密封隔音措施,减少楼板与墙体之间的噪声。
3.4减震措施
(1)设计原因:第一,泵在设计方案中所制定的安装高度不合理;第二,其型号在选择采购中不合理,气蚀度不佳。(2)安装原因:第一,电机与泵的同心度误差较大,导致泵的安装达不到最佳效果;第二,地脚的螺栓没有达到拧紧状态;第三,水平度校调落实不到位;第四,水泵安装不达标,基础安装存在安全隐患;第五,水管与泵的连接没有采用柔性软连接,同时管路安装不稳固,开机运行产生的横向推力使得水泵错位;第六,水泵安装没有采用减震装置。(3)机械原因:第一,油质不好,掺杂混浊物质;第二,轴承受到破坏;第三,蜗壳和叶轮的安装存在误差,运行时发生摩擦。(4)管理原因:第一,蜗壳的空气在开泵前没有得到释放排空;第二,叶轮气蚀在长期运行中容易穿孔,没有及时更换与维护。基座和水泵的安装是隔振措施的第一步,水泵在施工安装不到位的情况下,运行时容易发生低频震动,这不仅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困扰,同时长期的振动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对于水泵的维护,需要停水处理,这对居民无疑会产生极大的不便,同时安装维护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对此,水泵的安装与其配合的减震装置是隔振降噪的关键环节,管理层应该重视该环节的施工安装情况。处理方案:设备在开展基础施工前,必须具备科学合理的变频设备与配套设备的基础方案。水泵的基础安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根据施工图纸的规定,确保坐标、混凝土的强度、尺寸、螺栓孔等位置;第二,隔振装置与垫铁的混凝土放置表面必须经过打磨抛光,确保平整、稳固的安装;第三,水泵机组的基础必须高于地面45厘米,泵机组底座的四周均要高出15厘米的空间;第四,水泵运行时需要配套避免倾覆的措施与方案。
结束语
随着建筑物的高度日益增加,建筑设备也会伴随着楼层的增加安装到更高的位置,以便于日常生活所用。居民对于生活质量要求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对于日常居住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对此,建筑设备在超高层建筑的安装过程中,应该尤为注重减震与降噪这两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晨.浅谈高层建筑水电设备施工安装的质量监理[J].居舍,2019(23):185.
[2]周镇江.浅谈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技术[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5):95.
[3]王伟.超高层建筑设备安装减震降噪的措施[J].四川水泥,2018(03):155.
[4]陈永刚.浅谈建筑工程中的机电设备安装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1):266.
[5]何培勇.浅谈超高层建筑设备安装减震降噪的措施[J].福建建材,2016(06):100-101.